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我市全力竞速数字经济“新赛道”

□ 本报记者 韩云峰
图为位于阳高县龙泉工业园区的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基地。 本报记者 于宏摄

  灵丘县位于太行山西缘,距北京不到300公里。在这广袤、清凉的山区里,秦淮环首都·太行山大数据基地正在为AI、自动驾驶、量子通信等新业态提供巨量算力支撑。自2018年10月正式入驻大同以来,秦淮数据集团持续深化与我市的合作,共同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助力大同建设“一带一路”数字基建明星城市,打造新时代数字经济地理新坐标。

  数字经济离不开数据,大数据产业应运而生。作为新兴战略性产业的重要组成,大数据产业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关键支撑,也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契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牵引,主动谋划、加快发展,推动我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在“新赛道”上全速前进。

  适宜的气候、丰富的能源、优越的区位……我市发展大数据产业具备先天优势。“特别是能源方面,我们不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而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量也十分可观。目前,全市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达到677.88万千瓦,位居全省第一。加上在建和即将新建的项目,我市的新能源装机将在‘十四五’期间遥遥领先全省其他城市,占比将超过30%。”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而更多的后天优势则“势”在人为。今年2月,我市结合发展实际和产业基础制定出台《大同市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为统筹布局全市数字经济发展体系,大力培育数字化产业搭建起了坚实“骨架”。与这个方案配套出台的还有《大同市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用“真金白银”支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经济社会智能化转型、加强引进和培育市场主体、鼓励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加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

  经过不懈努力,目前我市已经成功引进了秦淮、中联、京东、国富等一批数据中心项目,全市数据中心机架达14万架,服务器承载能力达200万台。同时,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以及京东声谷、鸿联九五、传智集团等企业开展合作,建设了数据采标基地和人才培训基地,“存储计算—设备制造—标准分析—融合应用—数据交易—安全服务—人才培养”全产业链数据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在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我市还深入挖掘大数据产业在拉动就业方面的巨大潜力,培育发展数据标注(呼叫)等大数据服务产业,先后推动引进上海润迅集团、京东物流(大同)客户服务中心、人和集团等集数据呼叫、数据标注、数据审核于一体的高就业率大数据服务企业,吸引了一大批青年回流大同、集聚大同。

  “仅今年3-5月,全市大数据服务产业就新增就业1500余人,展示出了数字经济拉动就业的巨大潜力。”市数字政府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去年以来,在该服务中心的推动下,京东物流(大同)客服中心、上海润迅大数据智慧服务基地、重庆人和数据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企业先后落地,产业实现了全市10个县区全域覆盖,有效带动就业7000余人。

  展望未来,我市将围绕服务器制造、数据储存、数据清洗、数据标注、数据运算、数据应用、数据服务等链条,推动大同在数字化大潮中乘风破浪,以数字化推动智能化,以智能化培育新动能,以新动能促进新发展。

 
     标题导航
~~~李克强向阿尔及利亚总理阿卜杜拉赫曼致贺电
~~~张强与中国电子商会呼叫中心与客户关系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谦举行工作会谈
~~~□ 本报记者 韩云峰
~~~
~~~本报评论员
~~~7月10日至12日为统一报到时间
~~~□ 本报记者 苑捷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综合
   第06版:地产
   第07版:特稿
   第08版:专题
习近平向阿尔及利亚总统特本就阿尔及利亚独立革命胜利60周年致贺电
发展数据呼叫 解决民生难题
我市全力竞速数字经济“新赛道”
本市力促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多播“及时雨” 助企渡难关
中考录取线划定
“致富花”开产业兴
2022年大同市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