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7月,黄花迎来了丰收季,田野里一片片金灿灿,特别壮观。“现在,大家种黄花的积极性特别高,当前已经进入采摘期了,花农也将进入一年中最忙的时节,今年的‘致富花’一定能够为农民带来更大的收益。”站在黄花地头,望着即将收获的“致富花”,云州区唐家堡村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旗感慨万千。
对接种植户、联系采摘工、清理晾晒场、检修烘干机……黄花采摘在即,连日来,全市各相关部门、县区、乡镇、村、合作社、黄花龙头企业都忙活了起来,上下联动、密切配合,准备大干一场,全力夺取黄花丰收。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目前全市黄花种植总面积已达26.5万亩,今年力争总产量达到17万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打好特色优势牌,带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八大特色农业产业振兴计划……
黄花作为我市的特色优势产业,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按照市委确立“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全市上下牢记嘱托、笃行实干,大力实施“特”“优”战略,坚持全政策链扶持、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发展思路,突出“稳基地、增效益、强科研、铸品牌”,推动黄花产业标准化生产、集群化发展、市场化运营,力争把黄花产业真正做成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富民产业、支柱产业。
“要深度挖掘产品特色,做出区域有影响力的品牌。没有特色就没有差异化,就没有比较优势,更没有市场。”在今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八大特色农业产业振兴大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卢东亮深刻阐述了加强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市委、市政府近年来把大同黄花品牌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把“大同黄花”作为“大同好粮”的拳头产品进行打造,成立了大同黄花协会和大同黄花产业联盟,以“品牌化、电商化、数字化”为支撑,围绕黄花产业进行多元化布局,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强化市场营销,打造优质品牌。
线上,创建大同黄花网,加强与京东、乐村淘、农芯乐等企业合作,依托京东物流体系,推广线上下单、京东配送到家的销售模式,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全面助力大同黄花产品走向全国市场;线下,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太原等城市设立了多家黄花直营店。同时,每年积极组织黄花企业参加全国农博会、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全国优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各类展会,并先后获得多个奖项。
全国农副产品百强区域公用品牌、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国家工商局原产地保护认证……“大同黄花”已然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运用市场化思维,做深做精农业‘接二连三文章’,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全方位拓展市场,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按照市委、市政府擘画的特色产业发展蓝图,我市不断在黄花精、特、优上“深挖细究”做文章,鼓励黄花加工企业在精深加工上下功夫,促进黄花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不断壮大产业集群。
按照“市场运作、产业带动、科技支撑、人才保障”的发展模式,市委、市政府深化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山西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的合作,依托大同黄花产业发展研究院,强化关键技术攻关,重点研发黄花杀青、贮藏工艺改进、速冻保鲜、提取物药用等技术,在政策、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方面开展黄花菜科技产业全链条合作,进一步提升黄花产业科技化水平。目前已开发出菜品、饮品、食品、功能产品、化妆品五大系列100余种黄花产品。
随着产业链条的延伸,一批批黄花加工龙头企业开始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一系列高品质的黄花精深加工产品纷纷面世,大大提升了黄花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市共培育黄花龙头企业15家,黄花生产加工经营主体已达175家,研制开发了不同系列的黄花产品:黄花菜品、冰鲜黄花、黄花系列饮料、黄花真空冷冻、黄花提纯、黄花洁颜面膜……今年,全市黄花全产业链产值力争突破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