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高燕) 7月6日,记者从市医保局获悉,日前经国家医疗保障局复核,我市上报的异地就医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及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医疗机构全部通过审核。至此,由市医保局负责的“扩大异地就医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范围”民生实事项目已完成,全市73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实现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13家医疗机构(原定目标为5家)实现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同时,我市也成为全国较早一批实现参保地和就医地双向县域全覆盖的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城市。
扩大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范围是2022年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市医保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积极有序推进落实医疗保障民生实事项目,始终将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努力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保障服务,切实解决参保群众异地就医结算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
据了解,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涉及人员范围广、时效性要求高,数据传输畅通、标准统一规范的医保信息平台是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技术基础保障,市医保局积极进行医保信息系统改造,统筹协调各县区医保部门对接各有关定点医疗机构,按照全国统一系统接口规范,指导各医院完成端接口改造。为确认实现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市医保局组织人员对我市开通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的73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开通5种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的13家医疗机构进行现场结算测试,外省医保卡全部刷卡成功。同时,我市还派遣业务经办人员前往内蒙古、海南等地进行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测试,参保测试卡在省外也顺利实现直接结算。
市医保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我市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共73家,其中市本级38家,县区35家。2021年我市先期开通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医疗机构30家,经过加强沟通对接,克服技术困难,剩余43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此次也全部开通,并完成实测。此外,我市还在市三医院、市五医院、国药同煤总医院、中部战区空军医院、大同大学附属医院5家医院开通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的基础上,云州区、阳高县、灵丘县等8个县区人民医院也同步开通了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覆盖所有县区,以满足参保群众异地就医需求。
下一步,市医保局将依托国家异地就医管理服务平台,进一步优化门诊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管理服务,指导督促各级医保部门执行统一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和流程,扩大跨省直接结算的覆盖范围,提高直接结算率,实现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费用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异地就医结算服务,让改革红利惠及更多参保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