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加强新时代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将“完善人才教育培养体系”作为主要任务之一。2021年10月至12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宗教考古研究所与龙门石窟研究院、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举办了首期“佛教考古与石窟寺研究专题研修班”,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各主要石窟寺、考古工作单位的一线工作人员30余人进行了2个月的培训,基本掌握了佛教考古相关理论知识和石窟寺调查研究的常规程序与方法。
基于2021年研修班举办经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充分吸收国家文物局以及教师、学员的反馈意见,与新时期文物事业的发展形势相结合,拟与云冈研究院合作,举办第二期“佛教考古与石窟寺研修班”,并将教学内容集中于石窟寺田野考古与报告编写,相关理论学习结合开展,为一线石窟寺考古事业培养人才。
指导单位:国家文物局
承办单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宗教考古研究所、云冈研究院
培训目标:使学员具备基本的理论素养,掌握石窟寺田野考古调查的基本方法与技术,可编制石窟寺考古报告,缓解当前各地石窟寺管理、保护和研究单位业务人员的紧缺问题。
培训内容:培训重在实践层面,通过2个月的现场田野培训,使学员掌握石窟寺考古调查、测绘、记录的基本方法,了解考古报告编制的流程、体例、内容。
在田野之外,辅以理论课程,使学员掌握佛教史与石窟寺的基本内容、石窟寺考古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详见课程安排。
招生对象:各地石窟寺管理单位、考古院所工作3年以上,具有考古专业或相关专业如历史学、美术史、宗教史、文化史等方向本科学历的业务人员。
招生人数:限额30人。
学业证书:完成规定课程学习并考核通过者,北京大学将颁发《佛教考古与石窟寺研究专题研修班(第二期)——石窟寺田野考古与报告编写》结业证书,证书统一编号,北京大学官网查询验证。
时间安排:培训时间2个月,计划2022年7月27日开班(7月26日在云冈报到),9月24日结业。如遇特殊情况,课程时间调整将会提前告知。
学习地点:云冈石窟。
课程安排:培训总共两个月,按8周半计。
授课专家(按姓氏笔画排序):
1. 王雁卿,云冈研究院,研究员。
2. 宁波,云冈研究院,副研究员。
3. 李四龙,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4. 李志荣,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
5. 李崇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6. 刘建军,云冈研究院,研究员。
7. 闫宏彬,云冈研究院,研究员。
8. 何利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9. 张剑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研究员。
10. 陈悦新,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教授。
11. 杭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云冈研究院院长。
12. 赵昆雨,云冈研究院,研究员。
13. 彭明浩,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研究员。
培训费用:免收学费、食宿费。往返云冈旅费由学员所在单位提供。
申请报名
1.报名:填写《报名表》(见【阅读原文】)并发送至邮箱:1706587550@pku.edu.cn;报名截止至2022年7月18日15:00,以邮箱收到报名表时间为准。
2.审核:提交学院审核,审核(必要时通过网络面试)通过后录取。
3.录取:向审核通过的学员发放《录取通知书》,将在2022年7月20日15:00前完成发放工作。
4.入学:学员凭《录取通知书》,按规定日期报到入学;学员需要自备相机、笔记本电脑。
报名咨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继续教育项目组。
教务咨询:苗老师
电话:010-62750531
邮箱:1706587550@pku.edu.cn
地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红5楼5114室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