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大同市“迎接二十大 大同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科技创新工作专场发布会举行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本报讯 (记者 丁亚琴) 7月20日,市委宣传部举行大同市“迎接二十大 大同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科技创新工作专场发布会。会上,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同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成就,并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不断开创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新局面,全力谱写我市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科技供给,推动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盘活创新资源,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工作,高新技术企业由11家增至98家,实现了高新技术企业的持续倍增。如今,我市以同药集团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以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以新成新材料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新材料等领域已经逐渐发展壮大,新能源和通用航空两大产业也已经形成。在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先进装备制造15家,占总数的25.8%;生物与新医药12家,占总数的20.6%;新材料8家,占总数的13.8%;大数据8家,占总数的13.8%;新能源与节能6家,占总数的10.4%;资源与环境6家,占总数的10.3%;高技术服务3家,占总数的5.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培育创新平台,鼓励并积极推动科研院所及企业搭建高水平研发机构,承担省级和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各类创新平台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截至 2021年,我市有重点实验室17家,其中省级3家;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省技术创新中心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众创空间36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众创空间16家;国家火炬医药特色产业基地1家;星创天地11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6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为纽带,以园区开发建设为载体,围绕产业基地配置生产要素,我市与先进发达地区的企业、高校、研究院所等进行了多层次、广领域科技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和构建多边科技合作机制。特别是今年以来,成立了大同市驻京招商引智工作专班,专班积极开拓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深入83家全市重点企业,收集企业各类需求79条,并以需求为导向,对接在京企校院所35家,组织开展线上校企技术对接12次。其中,中国硅酸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矿业大学王栋民教授的固废利用研究团队与我市两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着眼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后出台多项科技政策,推动了全市创新主体良性互动、创新平台提档升级、创新企业蓬勃发展、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同时,通过科技进校园、科技下乡、科技入企、科技培训会等形式,解读科技普惠政策,帮助企业了解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整体布局,促进企业对创新优惠政策应享尽享。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1.63亿元,其中,减免企业所得税9349万元。

  10年来,市科技局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使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会上,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市科技局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一流创新生态,不断开创大同科技创新发展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教育
   第07版:健康
   第08版:特稿
习近平主席《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等四部著作繁体版在2022年香港书展首发
对标学习找差距 取经问计拓思路 奋力推进全市开发区建设提档升级
步履铿锵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蹄疾步稳创大同首善之区
我市新推十五条乡村游线路
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会议召开
图片新闻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大同市清理隐性壁垒 规范审批事项优化营商 环境专项行动投诉渠道
云冈区交出上半年亮丽成绩单
扛起试点责任 推动专项行动落实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