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转型提质立潮头 踔厉奋发谱新篇

  工业是经济的“压舱石”。回望10年来全市的工业经济发展历程,大同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狠抓经济运行、产业布局、技术改造、主体培育、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推动全市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项项成果,一个个数据,见证着大同向上攀登的决心,也成为工业发展最生动的注脚。

  10年来,全市工业经济体量持续增大。

  全市工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105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489.5亿元,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其中,重点非煤行业增长较快,化学工业增加值从3亿元增长到10.2亿元,增长2.4倍;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从13.6亿元增长到39.2亿元,增长1.9倍;医药工业增加值从10.7亿元增长到23.3亿元,增长1.2倍;电力工业增加值从22.9亿元增长到46.7亿元,实现翻倍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0年来,我市建立规上企业培育库、强化部门协同推进、狠抓新建投产入统、助力企业升规壮大,全市规上企业数量从2012年底的169户增加到了2021年底的452户。一批高成长、富有创新力的规模企业“破茧成蝶”,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稳增长的生力军。

  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工作举措,化解原材料供应等堵点难点问题,组织企业家代表开展进修、研修工作……10年来,我市共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6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增长、吸纳就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

  除了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我市依照精准绘制的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招商地图”,落地重点工业项目约600个,工业投资累计完成2887.7亿元。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AMT系列斜齿双中间轴全同步器变速箱及发动机齿轮智能制造、山西云冈纸业有限公司12万吨高档生活用纸智能制造、大同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信息化全方位优化改造、国电电力大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电机组汽轮机通流改造等210项技改项目竣工投产,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银纺织、隆基光伏、秦淮数据等项目的落地投产填补了大同工业空白领域。

  10年来,全市工业产业体系逐步优化。

  这10年,我市下大力气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大数据、现代纺织等新兴产业集群,全力推动全市产业结构从“一煤独大”向“多业鼎立”的方向转变。

  10年中,我市充分发挥良好的产业基础优势,以高端装备制造、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为转型方向,大力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升级,汽车变速箱、牵引变压器、空调、电梯、矿机等一批技术领先的新产品、高端装备相继投入市场,全市装备制造产业正从传统发力高端、从制造迈向“智造”。

  新材料产业方面,尚镁科技有限公司、山西惠谷嘉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同泽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部分新材料生产线已经投产,山西晋投玄武岩开发有限公司、大同高镁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山西省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企业。 

  主城区5G网络实现全覆盖,国家首个煤炭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线运行,塔山矿区与同忻矿区开展“5G+智慧矿山”应用场景建设,秦淮数据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等一系列数据中心项目落地运营……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全市数字基础设施和应用的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数字经济发展势能加快形成。

  两个医药园区中,在国药集团威奇达、同药集团、普德药业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以原料药为主要产品的医药健康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以黄花、黄芪为主的中药茶产业初具规模。

  10年来,全市工业创新体系不断健全。

  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整合创新资源,打造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为产业链提供创新支撑。全市累计培育国家级技术中心3家、省级技术中心22家、市级技术中心46家。激荡的创新大潮,助力大同跑出跨越发展“加速度”。

  10年间,我市培育认定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26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1家,平城区在2016年被认定为省级双创示范区;连续5年组织中小企业参加“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先后有25个项目在全省大赛中获奖。

  历史川流不息,时代考卷常新。

  在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我市将围绕国家、省、市“一揽子”稳经济政策措施,聚焦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着眼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坚持“稳”字当头,全力推动实施惠企服务、降本增效、主体培育、绿色发展、平台共享、链式发展、稳岗就业、数字赋能“八大行动”,着力破解结构性矛盾、提升工业规模总量,确保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稳定全市经济大盘作出工信贡献。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云冈副刊
   第04版:专版
能源低碳发展的中国智慧、中国机遇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7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香港首个抗战纪念馆在沙头角揭幕
开放合作、互惠共享
做好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两篇文章
依托本土资源优势 提升矸石利用水平
转型提质立潮头 踔厉奋发谱新篇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三号02星
大同市人民政府关于清理整顿非法销售、 安装、使用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的通告
天镇县以“三项建设”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