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永宏
大气磅礴,通透明朗,看似一气呵成,实则字字蕴含着深厚功力,在气象万千之中让人体会传统文化之美。9月2日上午,“金秋菊香郜孝书艺展”在市美术馆2号厅隆重开展。展出的29幅120条作品蕴含着先生雅儒平和的书家气度,抒发着先生对生活、对城市、对文化的真挚情感。
漫步2号展厅,犹如步入传统文化殿堂。先生书写经典名篇,在李白的豪放诗风中尽显书法的豪迈气势;先生书写《爱莲说》,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让人品出审美品格,品出高雅与清洁;先生书写王羲之《兰亭序》,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又让人品出自然洒脱。先生还是一位底蕴深厚的古体诗词爱好者,用书法艺术再现自己创作的古体诗词,读来别有一番情趣。自作联字中有意,意境深远,写出了一种空灵之美、闲适之美,写出了一种禅之境界,给人身心安顿、淡泊宁静之感。从诗作《咏大同》可观先生对北魏历史的深读细研,对名城文化的情有独钟,对古都大同的魂牵梦萦。观先生的一幅幅作品,让人看到先生注重从“造形、情感、笔法、章法”四个方面具体分析每一个字和每一个笔画的细微变化,然后捕捉这些变化,形成自己的风格。先生的素心雅致在展览上得到很好的体现。正如先生在开展仪式上所说:“学书、习书,最大的感悟就是:一是要敬畏传统经典,以最大的毅力走进去,还要以最大的勇气走出来,其间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二是要真草隶篆,诸体兼学,以一体为主攻。大同是魏碑书体的发源地,平城魏碑是‘文化大同’的重要内容。不管你专攻哪种书体,建议大家都学点平城魏碑。”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郜孝先生近年来书法艺术创作成果,草书、魏碑、篆书、行书、楷书、隶书等多种书体,成为书法爱好者学习的典范。
郜孝先生是德艺双馨的书法家,中国书协会员,曾为山西省书协理事,现为大同市书协名誉主席。退休后,他更是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练习书法和传授技艺之上。他每天身居简出,潜心书写,培养学生。他读小学时因写仿受到老师表扬,从此与书法结缘,于今已是70多年。退休后的20多年间,是他书法技艺精进的关键时期。几十年付出与耕耘,他的书法作品得到社会的认可,曾入展全国二届正书展、敦煌国际书法艺术展、《书法导报》2004年国际书法展、第13回中日自咏诗词书法交流展、纪念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书画展等。作品曾获全国奖项20多次,其中纪念范仲淹诞辰1020周年全国书画展金奖,仓颉文化艺术展金奖,吴道子艺术研究院成立10周年全国书画展银奖,第11届昭君文化节当代书画邀请展银奖,中华世博会艺术节书画展银奖等。作品入编《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国际现代书法集》《中日书法交流作品大观》《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千米长卷》《山西省文艺创作50年书法卷》等。2021年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书画协会等20家单位出版的《光辉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书画大展》为特邀作者。2011年与全国魏碑巨匠孙伯翔先生在大同举办《龙翔凤翥 雄哉魏风——郜孝·孙伯翔书画联展》。2009年被原文化部授予第七届中国文学艺术文华奖最佳创作奖。这些荣誉的取得绝非偶然,其背后饱含的是郜孝先生无数个白天黑夜汗水的挥洒,饱含着他几十年如一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习,饱含着他对大同历史文化的执著探求。
“金秋菊香郜孝书艺展”吸引了山西大同大学艺术学院师生前来观展,吸引了我市不少90后年轻人驻足欣赏,郜孝先生也为当下喜欢书法的年轻人提出了建议:不要单一地写唐诗宋词,更要写经典。中国古代书法三大经典《兰亭序》《祭侄稿》《黄州寒食帖》,都是艺术家自文自书。多学习书外知识,只有文、史、哲等积累渐厚,方有“腹有诗书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