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雕饰奇伟 冠于一世

——装饰图案在云冈(上)
第9窟前室北壁拱门门楣忍冬龟背纹

  王 晨

  云冈石窟雕饰之豪华富丽,备受历代学者称赞。《魏书·释老志》中称云冈石窟“雕饰奇伟,冠于一世”,文献描绘所指的估计不仅仅是洞窟造像,也应该包括装饰图案。

  现代学者最先重视云冈石窟装饰图案的是中国建筑史专家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等,他们在1933年9月趁到大同测绘华严寺、善化寺等辽金遗构之便,到云冈考察数日,并于12月共同撰写发表《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一文,刊发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三、四合期上,且有专门章节讨论云冈石刻中的装饰花纹。文中明确指出:“云冈石窟中的装饰花纹种类奇多,而十之八九,为外国传入的母题及表现。其中所示种种饰纹,全为希腊的来源,经波斯及犍陀罗而输入者,尤其是回折的卷草,根本为西方花样之主干,而不见于中国周、汉各饰纹中。但自此以后,竟成为中国花样之最普通者,虽经若干变化,其主要左右分枝回旋的原则,仍始终固定不改。”甚至“唐宋及后代一切装饰花纹,均无疑义地、无例外地由此进展演化而成”。

  其实,对于云冈装饰图案艺术的专题研究,十分有限,各有侧重。1937年,日本学者长广敏雄的《关于北魏唐草纹样的二三》和1952—1956年,水野清一、长广敏雄《云冈石窟》第四卷序章《云冈石窟装饰的意义》两文,主要侧重于装饰文带讨论。上世纪八十年代,宿白先生《“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的发现与研究》一文,就云冈第9、10窟与司马金龙墓出土文物进行了对比,对确定云冈石窟的分期有着极大的意义。1986年,苏州丝绸工学院工艺美术系整理出版《云冈石窟装饰》。2008年,王雁卿对云冈忍冬装饰图案进行了整理,研究成果发表在《云冈石窟的忍冬纹装饰》一文中。此外,卢秀文等从云冈背光、佛龛等装饰图案做了相关的研究。2011年,王晨绘编出版《云冈石窟装饰图案集》。

  就目前来看,对于云冈装饰图案的整理不够全面,关于其历史演变、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等方面还缺乏系统性,理论研究方面比较欠缺。所以,云冈装饰图案艺术方面的这一课题研究的深度存在很大的探索空间。 

  北魏处在中西文化交流第二个高潮之中,佛教与佛教艺术大规模进入中华,因此,在云冈石窟中,装饰图案十分丰富而复杂。   

  云冈装饰图案的本源是佛教文化和艺术。花卉、植物、动物等图案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装饰题材,如典型的佛教纹样——莲花纹、忍冬纹等,在昙曜五窟佛教美术中就被广泛使用 ,并贯穿云冈早、中、晚三期。云冈石窟装饰图案大气凝重、图案丰富、结构繁简有序、线条优美且疏密有致,具有浓郁的装饰意蕴、凸显出北魏时期的图案特色和抒情写意的审美品质,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     一、佛像背光装饰

  背光是佛教造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象征佛和菩萨的智慧之光,祥瑞之光。佛“三十二相”中的“常光相”,表示佛身常放光明,普照一切。云冈石窟佛像的背光包括头光和身光两部分,菩萨、弟子像只有“头光”而无“身光”。头光多为圆形,也有桃形,多以莲瓣纹、化佛、忍冬纹、火焰纹样等组成。身光多为舟形,主要有火焰形肩焰、飞天、化佛、化生童子、供养天人、忍冬纹、火焰纹等。云冈石窟里的背光图案,彰显了独特的北魏皇家风格,如第20窟主佛背光,由头光与身光两部分组成。头光由内向外依次为双瓣莲花纹、入定式坐佛、火焰纹等三重装饰纹样。身光直接通向窟顶,依次为火焰式肩焰、供养天人、入定坐佛、火焰纹等四重装饰纹样。中期,以云冈第六窟中心塔柱上层的立佛身光和13窟的七立佛的身光极具特色。审美意境与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蕴含于其中。

  二、窟顶藻井、平棊装饰

  藻井是中国古代宫殿、寺庙、大型建筑的顶部装饰。汉代建筑中,已有藻井装饰,南北朝时期多有使用,主要用于佛坛上方等最重要部位。云冈石窟的藻井图案主要出现在第7、8、9、10、12窟等大型洞窟,多为“斗四”藻井,其外圈一般呈方形。如第7窟后室的窟顶雕六方藻井。枋子相交之处饰团莲,枋上刻飞天,每方“斗四”式藻井的井心雕团莲,四周绕以体态丰满的飞天。八朵团莲皆为素面莲房,外饰宝装双莲瓣。期间四十八身飞天头梳大髻,上身袒裸或著斜披络腋,下身均穿羊肠大裙,他们有的翩翩起舞,左顾右盼;有的手捧莲蕾,合掌祈祷;有的两成组,窃窃私语;有的共托摩尼宝珠,充满憧憬。整个画面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既有繁荣的再现,又有超然的表达。      云冈中期洞窟(471~494年)窟顶雕刻,往往在平棊四格、六格以及八格中,雕饰斗四(四边形)或斗八(八边形)天花(又称叠涩天井),中心雕饰团莲。

  三、石窟边饰

  云冈石窟装饰图案的边饰随处可见,多以植物纹样为主,是一种带状纹样,有忍冬纹、莲瓣纹、莲花纹、葡萄纹等;几何纹有三角纹、龟背纹等。石窟中忍冬纹内容丰富,有单叶忍冬纹、波形忍冬纹、桃形忍冬纹、锁状忍冬纹、缠枝环形忍冬纹等,主要分布在洞窟壁面的佛龛各层的分界之间,拱门与明窗的门楣和边框之处,佛龛的龛柱与佛座之上,在早期洞窟,边饰纹样多出现在佛像服饰的衣领等处,如第19 窟、20窟主佛像僧祇支衣纹饰。  

  边饰纹样单元形较为简单,呈卷曲状,纹样骨骼多为波浪状,但组合方式有变化。在装饰、分割石窟壁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作为重要的类别以及特殊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这些纹样在壁面上做连续性的排列,其表现形式最终构成了画面的有秩序的整体与统一,匠心独具地运用了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四、单独纹样和适合纹样  

  云冈石窟的单独纹样可以与四周的造像、纹样等分离,并能够独立存在,具有完整性。单独纹样主要有对称式、自由式等,作为洞窟壁面图像内容的补充,构图灵活多变,画面较为生动。云冈石窟的适合纹样是依据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在轮廓内划定骨架,进行纹样配置。这种纹样一般是按一定的外形需要而专门设计,其形态与外轮廓相吻合,主要有圆形、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这些纹样多出现在龛楣上,以装饰、填充画面为主,十分讲究对称、均衡的艺术效果。   

  云冈石窟第10窟后室南壁盝形帷幕龛龛楣方格内的适合纹样,中心为一朵单瓣重层团形莲花,四角各为一组三叶忍冬纹。第十窟后室门拱顶部的博山炉,炉体由下而上雕刻为仰莲纹、联珠纹、忍冬纹装饰,炉盖部有重重山岳纹。第9窟后室门拱顶部的摩尼宝珠,托盘上刻仰莲,中间为六棱形宝珠,周围饰火焰纹,栩栩如生,表现出层次感与变化性。这些纹样伴随着石窟雕刻题材内容的表达,使装饰充满活力,蕴含深意,达到了艺术与精神的融合。

 
     标题导航
~~~——装饰图案在云冈(上)
~~~付 洁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张春秀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画刊
   第05版:走近平城
   第06版:要闻
   第07版:特稿
   第08版:走进云冈
雕饰奇伟 冠于一世
告慰您,以一个更好的云冈!
理论与实践结合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