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对土地平整后新增的1783亩村集体耕地进行重新发包,仅此一项可为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我们还盘活了原广灵应急产业园4200平方米标准厂房资源,通过招商引资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30多万元。”广灵县蕉山乡曹川村党支部书记刘宝童高兴地说。曹川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实践,是我市探索多元发展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近年来,我市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党建引领,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持续带动农民增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穷家难当,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过去,由于行政村“无钱办事”,导致村级党组织“有心无力”。“破茧”刻不容缓!市委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区域经济发展布局,高位谋划、通盘考虑、科学布局,先后制定出台了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破零”行动指导意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强化政策支持。各县区对照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中11项集体经济工作任务,单列项目,成立工作专班,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指导督促。
从2019年开始,全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48亿元,扶持试点项目269个,示范带动全市农村集体经济良性发展。各县区结合实际,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乡村干部评先选优、绩效报酬、表彰奖励挂钩。云州区出台激励政策明确提出,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可按比例为“两委”主干提取奖励性工资,有效调动了乡村干部抓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为进一步夯实集体经济发展基础,我市多措并举,大力开展农村集体经济“清化收”专项工作,创新开展“十个一”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多渠道引进人才,不断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我发展能力。
只有创新思路,才能让村级集体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起来。近年来,我市遴选了一批特色鲜明的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了“抱团发展型”“兴办特色产业型”“盘活集体资产型”等八种发展模式,并编制了《典型案例50篇》在全市推广,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联营强村发展特色产业、订单农业、产业园区,走“抱团发展型”模式。
跨区联动建综合体项目,引进龙头企业,发展循环农业和环保产业,打造炕头经济,走“兴办特色产业型”模式。
以土地入股打造农业嘉年华项目,吸引企业进驻,以经济林资产入股企业,以闲置校舍资源发展租赁经营,以资源外包综合开发打造有机社区,走“盘活集体资产型”模式。
打造长城艺术小镇、战备地道旅游、生态艺术村、塞上世外桃源等,走“经营村庄型”模式。
发展专业装卸、运输和租赁业务、餐饮商贸、民宿经济,走“服务创收型”模式。
依托煤矿发展村办企业,依托牧业公司发展养殖,依托食品加工企业发展特色农业,走“企业引领带动型”模式。
支部带领做大黄花产业,流转土地发展立体种植,领办发展手工业,走“组织引领型”模式。
“家家包粽子、户户种杂粮”,建设月饼加工坊,成立文化活动队演出,走“发掘本土资源型”模式。
“这八类50个典型村各具特色、亮点纷呈,引导农村党组织转变思路、用活资源、做大产业,蹚出了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市农业农村局政策与改革科负责人何太说。
集体收入增加、基层组织强化、干部能力提升、产业发展加快……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带来了明显的“蝴蝶效应”。“如今,我们乡村干部的思想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破除了过去‘等靠要’的老观念,发展理念、市场理念、经济理念明显增强,思考谋划工作的能力得到提升,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信任度更高了。”天镇县张西河乡党委书记袁建刚说。
截至目前,全市共清查核实农村集体资产153.53亿元、集体土地1982.81万亩、四荒地281.4万亩、林木1256.45万立方米。
清理规范不规范合同7037份,化解债务2.3亿元,新增土地资源10.07万亩,收回资金1.93亿元。(下转第三版)
□ 本报记者 苑捷 (上接第一版)
全市142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占比达到60%;
……
一组组亮眼的数据,一张张喜人的“成绩单”,凸显着我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取得的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市相关会议要求,拓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路和举措,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努力把大同打造成村级集体经济的全省样板。”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颖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