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新荣区奋力书写高质量就业民生答卷

  今年以来,新荣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81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668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8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42人,全区脱贫劳动力务工4999人,开发乡村公益岗位739个,安置脱贫户、监测户及易地搬迁户中的弱劳力、半劳力和年龄偏大、技能偏低、就业困难人员579人,发放补贴173.7万元……

  一组组数据彰显着就业的民生温度。近年来,新荣区围绕“保民生、保稳定、保发展”目标,多维发力、精准施策,扎实打好稳就业“组合拳”,奋力书写高质量就业民生答卷。

  重点群体就业“点对点”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把稳定和扩大就业的要求落到实处,该区以“精准匹配”措施推动供需双方有效衔接,通过实施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等措施,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

  该区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劳务派遣的方式预计安置80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区直各部门工作,为128名2022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建立实名制台账,深入实施“青年就业见习计划”,多渠道开发就业见习岗位,并将就业见习补贴标准从最低工资标准的50%提高到60%,2022年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达到132个,新安置就业见习13人。

  与此同时,全区2021年接收退役军人30人,通过政府政策性安置6人、自主就业24人。2022年全区农民工务工就业规模任务3.12万人。做好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今年,已有15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充实到乡镇就业站和部分单位。

  增强就业本领“好上好”

  “现在有了技术,自己能养活自己,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新荣镇光明村农民杨银兰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区人社局了解到她的情况后,推荐她参加家政服务员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正是这次培训改变了她后来的生活。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今年以来,新荣区面向各类就业重点群体开展订单式、项目制培训,面向广大劳动者持续开展普惠制培训,鼓励企业对职工开展技能培训,有效提升培训后就业率,力争培训后就业率达到30%以上。截至目前,该区共开展各类培训29期,已经培训936人。

  新荣区积极与丰镇工业园区、大同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等部门对接,征集用工信息,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的全天候服务模式。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会”等8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专场招聘会,共对接用工单位58家,提供就业岗位3865个,达成就业意向1827人。持续巩固重点村充分就业帮扶行动成果,重点帮扶村数量达到20个,实现就业4860人。

  就近就地就业“实打实”

  新荣区积极发挥各乡镇属地责任,切实推动本乡农民就近就业。积极推进全季牧业奶牛养殖、婧乐生猪养殖二期、祥浩西梅种植等22个种植养殖项目,项目达产后可提供工作岗位500余个;积极推动新建产业项目就地用工,今年投产的大同隆基乐叶光伏组件项目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充分发挥新荣区“云中声谷”大数据智慧服务基地功能,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

  对企业在6月底前新吸纳城乡劳动力且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每人给予1000元的一次性就业补助;对企业招用农村劳动力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规定给予每人每月300元岗位补贴、单位缴纳部分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培训补贴;对农村贫困劳动力跨省务工的,给予最高不超过800元的一次性交通补贴……该区积极落实促进就业创业优惠政策,鼓励就业。

  新荣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区人社局局长杜斌表示,下一步,要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准关键重点,拿出硬招实招,扎实做好稳就业各项工作,为新荣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 本报记者 苑捷 通讯员 张选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广告
坚持团结奋斗 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
平城区纪委监委 做实做好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
云州区:为残疾人撑起“幸福伞”
新荣区奋力书写高质量就业民生答卷
在云端,共同开启一场丰盛文化之旅
图片新闻
五个好习惯强化免疫系统
2022年大同市文博系统讲解员线上培训班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