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劝导的交通路口,便民利民的小哥驿站,居民聚集的商场社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大同的街头巷尾出现了一群群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他们三五成群宣讲理论政策、清理城市垃圾、劝导不文明行为……一个个“红马甲”为城市增添了秀色,也温暖了这座城。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志愿阵地建设,充实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推动文明实践工作全线展开、全域覆盖、全面深化,文明新风尚蔚然成风。
健全工作机制 让志愿服务有规可依
我市各文明实践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印发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工作方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相关部门工作分工方案》《2021年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方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队管理制度》《志愿者管理办法》等。提升专业能力,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内容纳入党校培训计划和课程安排,充实专家师资库和课程库,构建集中培训和常态培训相结合,分层分类、线上线下、点单配送相贯通的培训体系。建立考核机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县、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纳入乡(镇)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纳入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测评体系。
夯实阵地基础 让志愿服务遍地开花
“我们经常来这儿学习交流,感谢大家为我们搭建了这么好的平台。”自从平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初心讲堂建立以来,平城区许多街道、社区的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纷纷走进讲堂,在理论学习中交流学习体会,为“首善平城”建设建言献策。在大同,像这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还有很多。
我市进一步强化志愿服务阵地建设,积极构建了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相贯通的工作体系,形成“中心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早在去年7月底,我市就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2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807个,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同时,各县(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县(区)文化馆、体育馆、规划馆、博物馆、影剧院等公共服务活动场所,拓展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改造提升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站、卫生院、司法所、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场所、村史馆等公共服务资源,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形成各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矩阵。
强化队伍建设 让志愿服务成为风尚
“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随着云冈区退役军人“军魂闪耀”志愿服务队队长徐智胜接过鲜艳的队旗,我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大家庭”又增添了一支骨干力量。
为继续夯实文明城市创建基础,我市进一步建强了务实管用的志愿服务队伍。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了三级志愿实践队伍。一是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由县(区)委书记或县(区)长任队长;二是组建了“8+N”志愿服务分队;三是各实践所、站动员乡土文化人才、“五老”人员、文艺志愿者、创业返乡人员等组建了党员志愿服务、巾帼志愿服务、乡贤志愿服务等志愿服务队。各志愿服务队根据各自擅长的领域深入农村、社区、学校、企业,积极发挥专业所长,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取得较好效果。
重点项目培育 让志愿服务温暖民心
去年以来,新荣区破鲁堡乡先后在12个行政村开展环境提质和“一事一议”工程,对街巷路面进行硬化、绿化、美化,种植各类花卉树木,同时组织志愿者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志愿服务,重点对卫生死角、沿线道路进行清理,乡村环境发生显著改善,群众的归属感、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我市积极培育质优量足的服务项目,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通过“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的工作模式,大力开展了志愿服务项目建设。新荣区推出“情系孤寡老人、爱暖留守儿童”项目,云冈区开展“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活动和厉行节约活动月,刊发《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等。
如今,在大同,一处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串珠成链,激发了志愿服务活力;一场场文明实践活动,激励人民群众共同投身志愿服务。微光成矩、涓水成河,志愿红让大同“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