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大同文旅彰显魅力

本报记者 赵永宏
谌旭彬畅谈新著《秦制两千年》
云冈石窟

  7月7日,“呼”朋唤友“趣”山西——山西文化和旅游推介活动在呼和浩特王府井奥莱·如意小镇举行。此次活动以“呼朋唤友趣山西”为主题,现场设置了各具特色的景区展示、非遗、美食体验及游戏互动文旅市集,游客们穿梭其中,近距离感受山西人文魅力。其中,在游戏互动专区,游客通过参与活动抽取景区免费门票、精美文创、美食礼包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关注,场面十分火热。国家金牌导游员张晓旭向游客和网友推介“寻迹人文晋北·探秘古建山西”主题线路,引起青城市民对云冈石窟、悬空寺、善化寺、华严寺、大同古城墙的极大兴趣。

  7月8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联合主办,内蒙古博物院承办,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大同市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和林格尔县盛乐博物馆等十余家文博单位协办的“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展在内蒙古博物院展出。285件与拓跋鲜卑有关的精品文物加深了游客对华夏文明向心力及多元一体文明的认知,“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是举办此次展览的主旨。”在现场,内蒙古博物院有关人员介绍说。

  中国古都,天下大同。借助众多文旅推介活动和重要展览,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大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大同文旅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当下的大同,正以新机遇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培育文旅产业新优势,加快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力书写“旅游满意在山西,旅游满意在大同”新篇章。

  创新——优良禀赋   全新表达

  仲夏之夜,华灯亮起。大同古城鼓楼东街、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通过时尚潮流、创意十足的艺术表演,丰富多样的现实体验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到来,在感受传统与时尚碰撞的同时,开启古城沉浸式体验。沉浸式体验不仅要有时尚音乐、互动表演,还要有浓浓书香。7月8日晚,在古城东南邑正府巷18号院一苇书坊,原腾讯历史频道主编谌旭彬,畅谈他的新著《秦制两千年》,原定1个多小时的创作分享,时至22时多还有市民在小院向作者请教着相关话题。一苇书坊主理人阿俊坦言:“从陕西到成都,从成都到大同,我真正看到了大同人对书香生活的热爱,我将用心搭建国内一流作者与读者沟通的平台。”

  今年以来,我市在讲好大同故事中持续创新,以古城独特的文化资源禀赋为切入点,深入推动发展沉浸式旅游、互动式旅游等新业态。古城打卡、山水度假、避暑休闲、温泉疗养、中医药疗养等系列产品纷纷推出,让广大游客充分享受业态丰富、热点集聚、功能复合的旅游产品服务。难怪《中国国家旅游》文旅观察家智益佑在古城广府角漫步之后动情地写下了《大同人的“宽窄”书香生活》一文,文中盛赞“大同人的文化生活越来越浓了,行走在这里,只有在猛然抬头的时候才会发现‘这里是大同’。”

  市文化和旅游局对外宣传与合作科科长李敬斌认为,大同文旅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利用产品的差异化形成新市场;二是以优良的产品品质推动打造知名品牌;三是通过产品的不断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李敬斌说,大同虽与内蒙古地理位置相连接,但民俗特色迥然相异、景观特色千差万别、气候类型截然不同,两地间存在极强的文化和旅游互补性。本次推介会充分展示了山西壮美的自然风光和大同深厚的人文底蕴。作为一座没有围墙也没有屋顶的“中华文明博物馆”,诚邀广大游客走进大同,了解大同,爱上大同,翻开大同这本大“书”,实地感悟民族融合之路。

  融合——文旅相长   加速升级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文旅升级,步步精彩。一顾惊艳,二顾倾心,三顾忘返。大同在发展文旅融合的道路上,可谓是闪烁着得天独厚的光芒。

  文旅深度融合的背后,是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

  随着市场的发展,旅游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人们对旅游的认识不再只是“看山看水看风景”,而是日益向“观文品史、体验生活”的模式转变。将“诗”与“远方”更好地联结,不仅给游客带来新体验,也带动形成文旅市场新的增长点,为恢复和扩大文旅消费注入新的动力。

  “大同举办的多种文化和旅游盛事为当地市民和各地游客带来了非同一般的文化体验,创新文旅融合发展,古都大同已走在前列,做出了样本。”作为邻居,朔州市文旅局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在旅游线路的设计上,从大同出发,可以与朔州、忻州、太原、晋中等地打包形成不同主题的线路,让各地游客共赏山西好风光。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特色文化、民俗文化,并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用文化元素扮靓旅游景点,用文艺作品推介旅游产品,推动文旅产业加速升级,蹚出一条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山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王华清坦言。

  赓续——薪火相传   开创未来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大同文旅高质量发展,“赓续”“传承”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2023年山西省第九次旅游发展大会暨云冈文化旅游季开幕式上,一位“贵霜王子”从天而降,开启云冈石窟优美故事;从晋侯鸟尊背上苏醒的“青鸟”一飞冲天,在云中大地翱翔……数字技术的驱动为赓续文脉开辟新的路径。

  6月27日,“破茧——数字文旅(元宇宙)实践者大会在苏州吴江召开。在此次大会上,云冈吴江“芥子须弥”特展正式上线苏州湾博物馆新空间,数字云冈让千年石窟走入元宇宙。

  站在千年历史的厚土,仰望璀璨文明的星空,居于中间的“人”,是为赓续文脉的薪火所在。当下,“国保奇妙游”“长城奇妙游”“乡村奇妙游”让游客走近文物瑰宝,感受历史传承,体验乡风文明。

  7月8日,市旅游集散中心2023年大同市全域旅游惠民直通车开通。10条精品线路将带领游客纵览长城美景,遍赏国保奇妙,细品乡村美食,感受清凉山水。

  耕读书院·耕蕴悦读馆主理人索靓一直把“国保奇妙游”“古城寻宝记”作为一项常规活动开展,并指导学员边游、边记、边想、边写,“平城文学少年”成为他们的一张闪亮名片。在索靓看来,传承大同优秀传统文化是他们向城市致敬的最好体现。

  敦煌驼达达国旅总经理芦勇告诉记者,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作为旅行商,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开发不同主题的旅游产品,让更多游客感受云冈石窟和敦煌文化魅力,由此完成一次薪火相传。”

  旅游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大同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已迈出新步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云中大地壮美的自然景观会更富神韵,厚重的历史文化必将魅力尽显!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文旅
   第07版:特稿
   第08版:要闻
“溯源· 寻根—大同考古纪实展”今日开展
寻访内蒙到大同的贡道和商贸通道
铭记光辉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
大同文旅彰显魅力
九三学社大同市委赴灵丘开展乡村振兴主题调研
《四中和她的学子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