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永宏
上世纪八十年代,著名作家路遥的《人生》曾激励着无数人为梦想而奋斗。如今40多年过去,央视热播剧《人生之路》依然给人带来新的启发。对于云州区作协主席刘富宏来说,高加林的人生就是他的人生,他与高加林有着几乎相同的人生经历。1984年,小说《人生》和电影《人生》轰动之时,他曾被当时的同事戏称为“高加林”。刘富宏说:“可是,我并没有成为他。但《人生》一直警示着我的人生。”
上世纪80年代,刘富宏高中毕业那年,没有考上大学,他来到一家乡镇企业,工作了几年之后,不甘命运的搁浅,又靠着自学考进了县广播站当上了记者。这期间也经历了一段爱情的纠葛。但刘富宏不是高加林,高加林反而成了刘富宏的一面镜子,刘富宏经常反思自己,人要想志存高远,理想不能太高远,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稳实。于是,从农民到记者,从记者到报刊通讯员,再到科级干部,刘富宏一步一个脚印,走过了那段岁月。其间虽然也有过酸甜苦辣,但他总是笑对一切。
对于《人生》,刘富宏读了大约有六七次。每读一次,总有新的启发。在刘富宏看来,人生的初期都是懵懵懂懂的,以高加林的人生映照,人生要靠自己,要始终鼓舞自己做一个坚强的人。当然人生是要受到社会和生活所左右的,不少过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可如何在这诸多的左右中和不确定中胜出,做好自己,走好自己的路,这是人生的重要课题。人生要有主见,要有信念。首先是端正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选择坚定的信仰,然后去表现自己,表现自己至关重要。
说到表现,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是基本原则。多年来,刘富宏采写的报道经常在当地引起关注和反响。刘富宏说,这就是价值的体现。
40多年来,刘富宏一直坚守在云州区新闻宣传战线,默默耕耘,辛勤工作,以他的视角体现着自身价值。他的新闻作品多次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发表。业余时间,他也从事文学创作,散文、诗歌经常见诸报端。近几年,他先后出版了旅游随笔集《大同火山》,诗集《太阳总在路上》,散文集《时光走过》三部作品集。
7月21日,云州区委宣传部、云州区文联为刘富宏举办了作品研讨会。与会的30余位大同作家、评论家就他的三部作品《大同火山》《太阳总在路上》《时光走过》进行研讨。他们认为,刘富宏的作品立足家乡,以真挚的情怀、细腻的笔触、朴素的情感,描绘云州区的火山、黄花、桑干河等自然、人文景观,描绘云州区民风民俗、百姓故事和人生记忆,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少篇目也从另一个视角展现了云州区独特的文化魅力,如《美丽营坊沟》《石头村庄东沙窝》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云州区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再如《给两个儿子的手书》《执着妈妈的手散步》《我拥抱了妈妈》又会让读者品出作者的温情。
如果说沈从文的“边城文化”、汪曾祺的“高邮文化”有一种灵动、自然之美,那么,刘富宏40年如一日地把笔触深深地扎在云州区的山山水水,他展现的就是一种情怀、一种品质。现在,他已退居二线,他又把他的创作风格传递给了他的两个儿子,希望他们继续为云州区书写美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