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青蛙的主场,在不少场所都能听到蛙声——一个水坑,一汪池塘,一条小河。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进入六七月,雨就频繁了,河水也上涨了,青蛙们就开始了自己精彩纷呈的表演,有独唱,有合奏,有共鸣,此起彼伏。
蛙鸣是乡村的夜曲,也是乡愁的寄托。小时候,老家大杂院子后面就是菜园,东面则是一大片田地,夏天的夜晚,总能“听取蛙声一片”。一家人坐在家门口纳凉,摇着蒲扇,聊着家常,颇有一番“家人闲坐、蛙鸣可亲”的味道。
离开乡村,也远离了蛙鸣。钢筋混凝土的丛林里,蛙鸣成了久违的声音。
今年暑期,前往大同参加高中同学孩子的婚宴,酒过三巡,话未尽兴,几位同学要求我们留下来再叙友情。晚饭后,有人提议前往文瀛湖畔赏夜景。作为阳高人,真的并未太多亲近过文瀛湖,听说近几年文瀛湖已成为大同一道靓丽的风景,春天春草繁茂,鲜花点缀;夏天碧波荡漾,湖水澄澈;秋天天高气爽,凉风习习;冬天积雪覆盖,空灵动人。伴着夜色,我们一行七人很快来到了湖畔,灯光点缀,波光粼粼,远处是一片现代气息浓郁的高楼大厦,眼前是一泓幽静而深邃的湖水,人已稀少,夜色渐浓。围坐一起说话间,熟悉的声音传至耳边,是蛙鸣?!我下意识地四处张望,寻找着声音的来源。此时从另一个方向也传来几声,“呱呱”“呱呱”……这久违的声音,是在给我们进行一次专场演出吗?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那些诗词中唯美的场景、那些文章中动人的描述就在身边,难道不是一种享受?
蛙鸣,若即若离,忽悠忽寂,却不知出自何处,不禁让我想起了齐白石老人为老舍画的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白石老人用简略的笔墨,勾画远山、乱石、急流,其中有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嬉戏玩水。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却让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鸣。那声音隐隐约约,和着奔泻的泉水声,演奏出一曲悦耳动听的乐章,回荡在山石间的泉水溪流之中。
夜风吹过,夹带着文瀛湖的湖水味、泥腥味,与少年时家乡的泥土味没有区别;那蛙鸣也是那样的清脆,那样的和谐,难道还是少年时的那群蛙吗?我不禁沉思:这么多年的奔波、忙碌中,难道就没有听到过这样的声音吗?还是因为缺少这样的心境,忽略、错过了许多的风景?
仰望夜空,一颗颗星星映入眼帘。哦,有蛙鸣的地方,才有自然的真味。蛙鸣,那是夏季的欢唱,也是静心的良方。这个夏夜,蛙鸣声突然响起,我仿佛穿越回旧时光里,心中满满的都是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