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永宏
2023第六届青少年雕塑作品展于8月5日在大同市雕塑博物馆西厅二楼盛大启幕。这是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大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大同市文物局、云冈研究院、大同市雕塑博物馆共同承办的全国性雕塑艺术盛事。此次雕塑展相较前五届,作品内容更加丰富,表现手法更加多样,选取题材更加广泛、构思想象更加奇特、创作技巧更加鲜活。
本次展览特别邀请北京市盲人学校的小朋友参加展览,这是中国青少年美育关注关爱特殊儿童美育的一个突破,并依托本展览逐步探索出中国美术教育新模式。北京市盲人学校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直属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中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中国盲人教育和中国盲文点字的发源地,是北京市第一批“百年学校”,被誉为“视障教育人才的摇篮”。此次展览展出的该校学生马明、马亮的超轻粘土作品《追光》是她们在夜深人静时凭着双手触摸创作出的作品。马明、马亮是一对双胞胎姐妹,作品中的“双手”表达出姐妹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品中的“盲文工具”则展现了她们对知识的渴求和不懈的奋斗精神。该校魏凡老师告诉记者,观众还可以通过展厅内的屏幕全面了解学生们创作作品的整个过程,了解视障学生心中的雕塑世界。
展览中年龄最小的作者是年仅4岁的刘桃迩,来自太原。小姑娘活泼可爱,炯炯有神的眼睛望着周围陌生的一切。在她幼小的心灵里,也许还不知道此次雕塑展的分量。但看看她的作品《卷头发的石狮子》,我们已经明白了她心中有一个美丽的雕塑世界。一头狮子,张着大嘴,露着牙齿,在刘桃迩的手中展现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假如我有一头漂亮的长头发,配上我的瓜子脸,一定很漂亮……我的彩色童年天真烂漫、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我病了,但我很乐观,我向往生活的快乐,我想吃好吃的零食。”当观众看到来自北京的10岁小朋友王安琪的作品《假如我有头发》,有点儿落泪了。透过作品,人们仿佛看到了这位小朋友的坚强。
展览还展出了我市不少青少年创作的雕塑作品。郑佳尹的《迷宫》,卢艾萱的《文具大集合》,徐巍的《灵鹿》,仝金冉的《云冈石窟》,胡雨馨的《花样年华》,连娅含的《机器之城》,张逸帆的《家》,张轩赫的《万物生长》,王芊予的《神奇的人脸》,杨璐瑄的《距离》,葛然的《神奇的猫》,刘光琳的《爱在无形中》,王寅旭的《我们毕业啦》,宝及诗悦的《一线童年》,朱傲琪的《假如我灭绝了之变色龙》,张思睿的《我不是怪兽》,刘梓萱的《梦的眼睛》等作品让人看到了他们对大同的关注与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别看他们年龄小,可他们却是出手不凡。普通的纸箱,用过的矿泉水瓶,看似没有用处的泡沫,或者几张废纸片,经过这些孩子的想象与创造,成就了一件件极富神韵的雕塑艺术作品。市新闻中心供职的李常春说:“今天特意带着儿子前来观展,就是想从小培养他的艺术审美之心。”
开幕当日下午,还在云冈石窟景区特别策划了“席地而坐博物馆”——对语云冈、塑造未来主题活动。分享嘉宾及参展小作者在云冈石窟20窟前广场席地而坐,讲述美育故事、成长故事,感悟云冈文化、雕塑文化。蓝天白云、云冈大佛、绿树盎然,凉风习习,让这些来自不同城市的小朋友感受到了大同文化的妙趣横生。活动中,第六届青少年雕塑作品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就美育文化、雕塑艺术、青少年雕塑的发展和未来进行分享互动;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就云冈文化、石窟艺术、云冈石窟与青少年雕塑事业的关联与发展进行分享互动;中央美术学院原党委副书记、教授王少军就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文化的选择进行分享互动;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张伟,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郑勤砚,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副秘书长靳长安,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委员、北京市教育科学院研究员陶涛,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华世纪坛艺术馆馆长冀鹏程等以青少年雕塑大展的发展与创新为主线,解码广大青少年雕塑创作的初心和意义。
对谈中,一些小朋友提出的问题让这些美术界大咖感到惊奇。“雕刻一件作品的流程有哪些?”“云冈大佛为什么会是大耳垂肩?”“如何运用雕塑材料?”“粘土为什么会粘手?”一位家长在旁边轻轻向另一位家长耳语:“这些问题连我们都想不到。”面对教授们的讲解,孩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一位年仅10岁的小学生表示:“在云冈石窟看雕塑,我要穿越时空去探索。”话音完毕,所有观众为这位小学生热烈鼓掌。
本次活动通过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同步进行,不仅现场观众反响热烈,同时在网络直播平台也备受瞩目,当日总观看量达42920人次。
市雕塑博物馆馆长张万军说:“我们采用‘席地而坐’的形式与大咖对谈,不仅具有仪式感,而且能够拉近讲授者与聆听者的距离,增强互动性。展览期间,我们会与更多的研学机构合作,走进博物馆,席地而坐,带领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雕塑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