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老农人”闯兴农路

  奔走上千公里谈订单,花费4个多月建厂房,51岁的“老农人”吴艳良今年干了件大事,在东兴村建起了一条鲜食玉米生产线。

  东兴村所在的辽宁省昌图县,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玉米是许多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作为东兴村村党总支书记,吴艳良一心想着延长玉米产业链,为乡亲们寻找致富路。

  2013年,东兴村在吴艳良的带领下,创办起丰满源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通过统一购种、统一耕种、统一销售,村民们可以在合作社打工,年终可以获得分红,收入明显增加。

  2022年,合作社尝试种植了300亩鲜食玉米。当年鲜食玉米丰收后,留下的秸秆还能做青储,实现一地双收。等到年末吴艳良一算账,发现与普通玉米相比,鲜食玉米是按穗卖,每亩地能实现增收500元。

  “效益是不错,可昌图县种植鲜食玉米有产量,却没有市场,种出的好玉米只能被拉到黑龙江省的企业去卖。”吴艳良再三寻思下,决定建起一个鲜食玉米加工厂。

  说干就干!今年年初,吴艳良将鲜食玉米种植面积扩至1400亩,奔走多地与外省企业签订合作订单。合作社也与当地政府联合投资一千万元,利用农机库房和粮食仓库,紧锣密鼓地建起加工厂。

  八月的黑土地,青纱帐里一个个玉米棒硕大、丰满。在东兴村,一辆辆满载玉米的拖拉机缓缓驶入,一穗穗玉米经过扒皮、切头去尾、高压清洗、蒸煮风干……实现了从农产品到商品的蜕变。

  目前,这座加工厂一天能加工20万棒玉米。一个多月的采收期,参与采收和加工的120余名村民,人均工资收入达5000元。“老吴能干,我们跟着他,不出村也能有活干,有钱赚。”村民李彦飞说。

  走进东兴村,崭新的农机整齐排列,大型烘干塔高大耸立,鲜食玉米加工车间机声隆隆,通过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一穗玉米正在成为村民增产增收的“致富棒”。“明年东兴村准备号召更多村民种植鲜食玉米,将种植面积扩至5000亩,带动更多人增收。”吴艳良雄心勃勃地说。

  新华社记者   武江民

 
     标题导航
~~~—三部门解读《社会保险经办条例》热点问题
~~~—广西大化发展庭院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
~~~
~~~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地产
   第07版:特稿
   第08版:公益
如何减流程、补短板、护安全
农家“小庭院”变身“增收园”
秋日农忙
“老农人”闯兴农路
河北抢抓数字经济“新赛道”
山东荣成:开海归来鱼满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