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在乡村教育一线,有一群可敬的人民教师,他们用双脚丈量土地,长期奔波在控辍保学的路上;他们用知识托举希望,甘当改变学生命运的铺路石;他们用匠心守望初心,奋力做好孩子们前行的引路人。
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多名默默坚守乡村、无私奉献教育事业的教师,他们的故事,亦是我市37931名普通教师日常耕耘的缩影。
白占权:情洒乡村 用知识托举希望
9月6日,灵丘县落水河中学八年级166班教室里书声琅琅。白占权悄无声息推门走进教室,当起了“学生”。一堂课下来,他的笔记本上详细记录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表现。“老师讲得好不好?有没有听懂?”下课后,他和学生们交流学习心得,并与老师一起探讨课堂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
白占权是灵丘县落水河中学副校长,也是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1997年,师范毕业的他怀揣着儿时的梦想,来到灵丘县最偏僻的腰站村小学,如愿成为一名教师,从此扎根乡村教育,一干就是26年。
2001年,在偏远山村从事了4年小学教育工作后,白占权来到了自己的母校——落水河中学。为练就过硬的教书育人本领,他每日认真备课、用心讲课,主动向老教师请教,积极翻阅参考资料。为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他每天早上陪学生早读,课余时间与他们谈心,生病了陪他们看医生……渐渐成为学生信得过的朋友。20多年来,他所带的班级中考语文均分多次在全县名列前茅。
“一个孩子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白占权告诉记者,他班上一名成绩优异的女生因父亲去世面临失学窘境。得知情况后,他多次赶往距学校10多公里外的新河峪村,上门劝说孩子的母亲。最终,这名女生在大家的帮助下重返校园,从此学习更加勤奋,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高中,后来又考入了心仪的大学,如今已成为一名高校教师。
“事实证明,知识能改变命运,我的学生做到了,我也做到了。”从青春年少到鬓染白霜,回望从教的26年,白占权感慨万千。
霍建英:筑梦教育 用匠心守望初心
“我将继续积极对接优质教育资源、组织高质量教研活动,让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惠及更多师生。”9月7日,天镇县第一小学副校长、大同市“霍建英名师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霍建英组织完成了名师工作室新学期第一次教学研讨活动。
霍建英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受父辈影响,早在孩提时代就有了当教师的梦想。1997年,霍建英进入天镇县第一小学担任语文老师,教师生涯从那时开始。
刚入校时,霍建英问学生:“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出乎她意料的是,孩子们纷纷反问道:“老师,梦想是什么?”那一瞬间,霍建英被深深触动了,她说,我要为他们播撒梦想。从那以后,她把满腔热情献给教育事业,把人生的文章写在了偏远乡村,把无私的爱奉献给了那里的孩子们。
耕耘三尺讲台,无悔青春芳华。霍建英欣慰地看到,孩子们一天天地成长,他们会跑过来告诉她,“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警察”“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舞蹈家”……还有的孩子对她说:“老师,我的梦想是成为像您一样的老师。”聊到这里,霍建英哽咽了。
从教26载,霍建英心中留下了很多与孩子们相处的画面——第一次以班主任的身份陪孩子们参加运动会,看着他们为班级争光;组织孩子们参加课本剧表演,为他们化妆……这些点滴日常,平凡且琐碎,却让她真实地感受到了快乐。
“我从不后悔把时间留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霍建英坚定地说。
杜蕊霞:青春无悔 用奋斗谱写华章
“同学们,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呢?谁来回答?”9月6日,在浑源县西坊城学校,杜蕊霞正在给九年级学生讲解一元二次方程。在这所学校,她将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
大学毕业后,家在应县的杜蕊霞报考了“特岗计划”,2013年成为浑源县官儿村小学的一名教师,后来又来到西坊城学校任教。
10年来,她始终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从未动摇过,并始终坚信乡村教育需要坚守,更需要一批批信念坚定的教师。“我常年奔波于应县与西坊城学校的路上,无论寒冬酷暑,清晨6时就在马路边守望着大巴车驶来的方向。等车时的焦急、看到车时的踏实、到校时的喜悦……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最清楚。”杜蕊霞说。
初到西坊城学校任教时,班里有名留守儿童,两岁时妈妈改嫁后就再没了联系,爸爸外出打工杳无音信,在学校她总是形单影只。杜蕊霞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几经辗转联系上了她的妈妈,并请她每个月来学校看望孩子一次。她还经常将这个孩子带在身边,方便孩子和妈妈视频聊天。
就这样,一次次家访、一次次视频电话,杜蕊霞坚持了整整一年。在爱的滋润下,这个孩子渐渐变得爱学爱笑了。
一晃7年过去了,已升入九年级的孩子开朗自信、成绩优异,和杜蕊霞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杜蕊霞帮孩子找回了母爱,也找回了生活中的那束光。
杜蕊霞说:“每一粒种子都是一颗鲜活的生命,都值得我们用爱心去浇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