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一个充满生机和个性的雕塑艺术能量场

——“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2023年度入围作品展侧记
《茫》(中央美术学院 向昱)
《跳花坡》(中国美术学院 黄伟)

  本报记者  冯桢  赵永宏

  9月28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雕塑学会和大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大同市文物局、山西大同大学、云冈研究院、大同市雕塑博物馆承办的“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2023年度入围作品展在市雕塑博物馆开幕。

  “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以我国著名雕塑艺术家曾竹韶先生的名字命名,是中国雕塑史上第一个面向全国美术院校雕塑专业青年学子的奖学金,是雕塑艺术的专业奖学金。“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面向当年毕业的本、硕青年学子,服务雕塑教育,从学术和艺术的高度褒奖、提携优秀学生,培养、选拔可造之才,努力在我国雕塑教育领域倡导促成一种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努力创新、勇攀高峰的学术风气,为中国雕塑事业培养和积蓄具有扎实基本功和鲜活创新能力的坚实的艺术后备力量。

  “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自2008年设立以来,已成功举办15届,自2011年移师大同已走过12个年头。每届展览都邀请国内雕塑界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同时也吸引了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美术院校师生前来参与,为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年雕塑家创造了与国内顶尖艺术家、专家学者面对面互动交流的机会,成为促进中国雕塑事业发展和增强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大同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抢抓建设“博物馆之城”机遇,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努力打造“雕塑之城”,为雕塑艺术展示和国内国际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雕塑日益成为大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鲜明的特色和闪亮的名片。

  本届“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入围展所呈现的雕塑作品愈发成熟,同时,参展作品在两个“传统”上精耕细作,其一是回溯中华文明优秀雕塑传统,实现创造性转化;其二是沿袭上世纪初西方现代雕塑传统,实现本土化转型,表现当下鲜明的时代性、创造性与生命力。

  漫步市雕塑博物馆西厅,我们不难看出两个“传统”在当代青年雕塑家作品中的印记。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黄伟的《跳花坡》取自作者的苗族身份。《跳花坡》原是祭祖礼仪,后演化成相亲聚会。观众看到的是五个大人与一个小孩的木雕作品,大人吹奏乐器,围着一个害羞的女孩,而一旁的小孩很生气地扭转头伫立在一旁。作品表现了苗族地区跳花坡的千姿百态,通过对山民形象的深入挖掘,呈现了苗族人欢快的生命状态,借用山民的形象去洞察苗族人的现实世界,传达出浓厚的乡土气息。

  西安美术学院覃斌《不舍昼夜》取自论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在生命的历程中会遇到很多人,他们的生命与我们的生命会在某一段时光中相遇,然后在某一次以为还会再见的再见声中离开,就像两条线段相交而后相离,渐行渐远。就如贾樟柯《山河故人》中所讲,每一个人都只会也只能陪伴我们走过一段路。作者以此作品来纪念过去时光中遇到的一些人,一些时光,一些记忆。

  广州美术学院吴春乐的《城市化妆师》以木雕的形式呈现了城市建造者们的日常工作状态,他们用坚韧、刚毅铸就“城市筋骨”,用风雨人生书写城市华章,用勤劳和智慧谱绘美好城市,同时也成为了“城市最美”。

  背景墙上填满瓜子皮、充电器、麦当劳包装,用过的牙膏、充电器、多肉植物、可乐、薯片……所有日常生活中的东西都是作者创作的灵感。从中央美术学院傅旭航的《拾物》中,观众可以看到作者对消费主义的反思、对身边物品的表情与情绪。

  每个毕业生都有过迷茫。中央美术学院向昱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将自己毕业前写下的那句话转换成一组抽象的形体。金属网板直通上空,也预示着对未来的憧憬。

  今年全新设立的“金课讲堂”与“青年艺术家讲座”充分体现了“教学打造展览”和“展览反馈教学”的理念。“青年艺术家讲座”从“曾竹韶奖”历年参展获奖者中选择2名青年艺术家,分别介绍其毕业后艺术创作及从业经历。今年,青年艺术家的讲座分别为2011年“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获得者和2016年“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获得者。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蔡雅玲和来自云南艺术学院的张有魁分别为观众作了《从身体出发》《过往与日常》的讲座,使观众受益匪浅。

  “金课”课程在19所常设学院与特邀学院雕塑学科课程中轮流推出,每年三所学院共三门优秀课程。当日,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牟柏岩、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韩小囡、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教授罗瑾为观众作了《浮雕造型基础》《西方现当代雕塑思潮》《陶瓷雕塑创作》等课程,使观众对“金课”课程有了全新的了解。

  市雕塑博物馆馆长张万军告诉记者,国庆黄金周期间,他们还举办了“不期而遇博物馆”系列活动——当雕塑遇到钢琴公益活动。活动邀请青年钢琴演奏家,在博物馆的各个展厅里,为观众带来精彩的现场演奏。观众在欣赏雕塑作品的同时,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标题导航
~~~——山西大同大学教授郭剑卿近作上海分享会侧记
“融合之都 从此大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随记~~~
~~~——记“蘑菇熊·魔法口袋”文创设计者李丹阳
~~~——“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2023年度入围作品展侧记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文旅
   第07版:特稿
   第08版:公告
申城“鹿鸣”之约
探寻北魏平城民族交融、文化交流、 文明互鉴中的“河西因子”
“我要在童趣世界慢慢长大”
一个充满生机和个性的雕塑艺术能量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