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莉英
日前,市委统战部组织我市高校教师、文物专家、文史学者深入甘肃河西走廊,寻觅中西文化交融的璀璨遗迹,探访佛教洞窟艺术,探寻河西走廊对大同历史文化有过影响的遗迹遗存。山西大同大学教授马志强认为,北魏将河西走廊的世家大族、儒家学者与工匠三万户迁徙到北魏首都平城,保存在河西地区的儒家典籍、汉魏文化也被带到了平城,汉代儒家礼仪律令之学被充分吸收到北魏的国家制度中。河西文化长廊的考察,不仅推动了大同与甘肃文化界人士的交流,还可以补足大同学者研究平城文化的短板。
马志强说,北魏平城与河西走廊有着太多的关联,河西五凉政权的先后建立,为河西地区政治安定,经济、文化发达创造了重要的条件,也为河西文化的发展和兴盛提供了基础。北魏在太延五年(439)平定凉州,从此,河西的文化人才和文化成就全部归属北魏,三万户凉州人带着自己传统家学和河西特有的生活气息来到了平城,太武帝平凉州还获得了河西地区的《西凉乐》等音乐典籍,入平城的河西儒士不少出仕北魏,对北魏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们不但开启儒风,振兴了礼乐,还完善了官制律令。
马志强认为,北魏平城时期虽然聚合了东西南北、胡汉各种音乐品种,但在音乐风格上属于碰撞混搭型,作为云冈中期第12窟位置最显赫的一组乐器,感觉就是龟兹乐、西凉乐、清商乐三种不同音乐的杂糅版,北魏宫廷音乐除保留下来的部分传统中土音乐外,还有来自西域各国以及高丽的音乐,成为5世纪后期东亚音乐的集大成者。
近年来出土的北魏平城时期的司马金龙墓,其中棺床乐伎也具有西凉乐风格,从其乐队构成来看,12件乐器中有10件乐器与隋西凉乐重叠,有9件乐器与隋龟兹乐重叠。其中琵琶、五弦、横笛、筚篥等8件乐器是龟兹乐和西凉乐共有的乐器品种,担鼓和长笛是西凉乐乐器,而鸡娄鼓是龟兹乐的特色乐器,西凉音乐是本次学者考察关注的焦点。
马志强还认为,拓跋焘将河西儒士迁来平城后,大部分人得到重用,当时的河西名士有的成为中书博士,有的成为著作郎。如江式的祖父江强在北凉刚亡之际,就向北魏政府献经史子集千余卷,由是擢拜中书博士。索敞入魏后当了中书博士十余年,他的学生后来多有成就,做到尚书、牧守的就有几十人。金城宗钦、武威段承根等担任著作郎,成为北魏学术界的重要人物。可以说,河西儒士在北魏为儒学的振兴贡献巨大,北魏平城儒学的发展与进步,“河西因子”占有醒目的位置。为了巩固统治,北魏迫切需要礼仪律令的制定与完善,这就为熟悉汉代礼仪律令之学的河西人士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来自敦煌的李宝少子李冲参与了孝文帝制定礼仪律令的任务,李冲还参与了北魏太和时期官制的制定。
北魏平城许多领域都留有河西文人的深深印记,他们为北魏平城时期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为北魏时期大同与河西联系的纽带,也谱写了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