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赐萸知未举,梦自识鸳行。”

——朱弁的《重九》诗赏析

  韩  府

  对于客居他乡的人来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于失去人身自由的囚徒来说,佳节自然比平昔要更难度过。秋天眼看就要过去,这个月里最重要的节日就是所谓的“重九节”了,这一天对身陷金国的少章公朱弁来说,无疑会比其他日子生出更多感慨。于是,历史上便多了这一首名为《重九》的诗:

  重九

  宋·朱弁

  九日今何地?寒深紫塞霜。

  敢嫌芦酒浊?且对菊花尝。

  岁月双蓬鬓,  乾坤百战场。

  赐萸知未举,  梦自识鸳行。

  因为九月初九一天中有了两个“九”,所以名为“重九”。在中国古代,这也是个相当重要的日子,承平时期,这一天会有许多神秘而又有趣的“节目”的,比如登高、佩戴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

  诗人以发问开篇:“九日今何地?”随后即自答:“寒深紫塞霜。”那意思是说,今年的重九节我在哪里呢?我在已经天寒见霜的紫塞之畔。紫塞,指北方边塞。大同介于内外长城之间,故诗人以此词代指大同。晋人崔豹于此有解释:“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晋·崔豹《古今注·都邑》)“寒”和“霜”都是强调边城大同的天气特点:冷。这一点,对于一个南国来客印象一定更为突出而鲜明。

  第二联仍是以问起句:“敢嫌芦酒浊?”之后又是自答:“且对菊花尝。”这一联写到的是此节中相关的民俗和景物:芦酒、菊花。所谓“芦酒”其实说的是一种饮酒方式,即以芦管插入酒桶中吸而饮之,并不是一种酒名。明代状元杨升庵曾有说明:“芦酒,以芦为筒,吸而饮之。今之咂酒也。”(明·杨慎《艺林伐山·芦酒》)

  第三联更多写的是人生的感慨。“岁月双蓬鬓,乾坤百战场。”少章公说,对我来说,什么是“岁月”呢?我这斑白蓬乱的双鬓就是岁月;什么是天地呢?天地就是经历了上百场战事的战场。或者说,你想知道什么是岁月吗?看看我的双鬓就知道了;什么又是所谓天地呢?无非是发生过上百次腥风血雨厮杀的战场。蓬鬓,一般的解释是鬓发蓬乱,形容杂乱的头发。实际上,“蓬鬓”是鬓发如蓬草的意思,即所谓“首如飞蓬”。为什么会这样呢?或者是无心打理修饰,或者是头发稀疏难于成型。反过来看,作者通过“蓬鬓”一词正是要表达主人公心灰意冷或者年迈体衰,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的情形。乾坤,本为《周易》中的两卦,本诗中指天地。“乾为天……坤为地。”(《周易·说卦》)

  末联,诗人的思绪又飞回了南国。“赐萸知未举,梦自识鸳行。”大意是说:我也知道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发生“赐萸”的盛举,但是在梦里我还是身列朝班之中。赐萸,大约指的是皇帝在重九节这天赐予臣僚们萸草,比如汉武帝就有过此举。有唐诗为证,“魏文颁菊蕊,汉武赐萸房。”(唐·沈佺期《九日侍宴》)鸳行,即“鸳鹭行”, 比喻朝官的行列。《禽经》有“寀寮雍雍,鸿仪鹭序”一句,其注释说:“鹭,白鹭也。小不逾大,飞有次序。百官缙绅之象。《诗》以振比百寮,雍容喻朝美。”(旧题晋·张华注《禽经》)古人认为鸳和鹭止有班,立有序,故而以这类词称喻朝官的行列:鸳行、鸳鹭、鸳鹭行、振鹭行、鸳鹭群,鹓署、鹓行、鹓鹭、鹓鸾序。唐诗如:“为报鸳行旧,鹪鹩在一枝。”(唐·杜甫《秦州杂诗》之二十)“伫闻戎马息,入贺领鸳行。”(唐·刘禹锡《奉和司空裴相公中书即事通简旧僚之作》)

  总览这首连题目算上也只有短短四十二字的五律,真正让读者领略到诗的“凝练”的特点,既写到所处环境的气候,又写到节令的民俗,既引出了有关坎坷人生经历的感慨,又抒发了自己“每饭不忘君”的忠臣情怀。从时间上说,跨越人生几十年;从空间上说,更是飞渡南北上千里。从诗人一方来看,每一个佳节对孤困边城的少章公来说,都是百感交集、浮想联翩的日子。诗人何其不幸,诗坛又何其幸哉,幸运的还有我们大同人:不幸的诗人给有幸的我们留下一首刳骨敲髓、呕心沥血的律诗佳作。

 
     标题导航
~~~张锦凯
~~~侯建臣
~~~李文芳
~~~
~~~吕会香
~~~赵雅静
~~~——朱弁的《重九》诗赏析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云冈副刊
   第04版:要闻
山色秋韵
山野的风
秋日漫步古都
秋意
想和你一起看秋天
葡萄架下秋意浓
“赐萸知未举,梦自识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