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生活居住环境和饮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儿童青春期发育年龄已明显提前。
儿童性早熟是一种生长发育异常疾病,主要指女孩在8周岁前、男孩在9周岁前出现第二性征,或女孩在10周岁前出现月经初潮的一种现象。调查显示,女孩青春期发育启动年龄平均为9.2岁,比30年前的12.5岁提前了3.3岁,男孩的青春期也提前到12岁。近年来,医院门诊确诊的儿童性早熟患者大约比10年前增加了3~4倍,但由于性早熟症状进展迅速,发现或确诊时往往已错过了干预或治疗的最佳时机。
儿童性早熟会诱发生理、心理等各种疾病及远期危害等,严重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成年时的身高、社会适应性和情感障碍。同时,体内持续的激素水平异常,将会导致儿童内分泌疾病,甚至大大增加癌症的风险。性早熟的发生不仅是儿童自身因素所致,环境、社会、家庭、食品、污染等也是诱发性早熟的重要因素。性早熟儿童的治疗费用昂贵,疗程长,会造成患儿自身压力和家庭社会负担加重,促使形成一些社会问题。因此,儿童性早熟的发生越来越受到学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性早熟儿童当前的身高与一般儿童没有明显差别,但胸围、体重明显增加,当体内的营养状态能满足生殖需要时,瘦素启动触发青春期的开始,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可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和外周,不仅可以参与机体能量代谢,而且调节机体内分泌变化,与肥胖、性发育及生殖功能有密切相关性。我国通过对全国学生体质调研以及各地区青春期发育调查,数据分析后进一步验证女童初潮年龄早、男童遗精的发生与其身体形态发育有相关性,包括身高、体重、胸围、腰围和臀围等。
性早熟的病因可能与特定的环境有关,比如疾病(肿瘤、组织细胞增生症、脑畸形、感染)、辐射暴露、伤害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暴露等。儿童性早熟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环境因素,饮食行为习惯,社会心理因素,父母认知,激素保健品接触史及遗传方面。近几年来,环境污染日趋加剧,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ers,EED)被广泛研究关注。EED是一类作用于人体内分泌系统并对其产生内分泌紊乱的外源性化学物质的统称,包括环境激素类物质、农药以及工业化学污染物等。国内外研究证实,儿童性早熟的发生与EED相关,儿童居住环境区域如有化学性工厂长期释放废水、废气等类激素物质极有可能诱发性早熟。EED具有雌激素样的作用,进入人体后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作用于人体的内分泌轴使其激素分泌增加,通常积累在体内的脂肪组织中,其中较大部分不易被中和或失活,在体内有可能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进而对人体发育及生殖造成有害影响。其次,长期接触装修环境及经常接触辐射电器对儿童性早熟有一定影响。
在饮食方面有调查显示,儿童在食用一些含有激素类较高的肉制品后,会作用于儿童内分泌系统分泌较高的性激素,从而引起儿童性早熟。引发早熟的因素之一为饮食习惯中经常吃含有激素的食物,如洋快餐、食用鳝鱼等。由于洋快餐使用的食材、人工饲料喂养的鱼类、鸡及反季节果蔬等往往含有激素。其次,儿童性早熟与经常食用高热量、高蛋白、油炸食品、膨化食品导致肥胖有关。摄入经油炸的食品会造成营养过剩、脂肪细胞增生,进而增加瘦素等多种脂肪细胞因子的产生,促进性腺成熟。低脂食品经过油炸也可变成高热量食品,使体内脂肪堆积,促进肥胖的发生,导致性早熟。国外报道一例幼年雌性恒河猴的研究,给予其喂养含高热量饮食可促进其月经初潮的提前出现,经常食用高热量的油炸类食品,导致其体内的营养过剩、脂肪堆积,使体内的瘦素分泌增多,从而导致FSH(促卵泡激素)分泌增多,导致性早熟。其次,有报道称,金属易拉罐装碳酸饮料存在双酚A暴露风险,儿童经常饮用易拉罐装的碳酸饮料可能会导致儿童性早熟。
环境保护从我做起,加强食品卫生监督,保障食品安全,避免诱发儿童性早熟,让我们共同为祖国花朵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 秦佳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