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在忠诚服务党的伟大事业中书写光辉篇章

韩琼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加强学习,是党校人的学习重点和责任,也是全党的学习内容。讲话全面深刻阐述党校初心,科学回答了做好党校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新时代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纲领性文献。回望来路,党校围绕党不同历史时期中心任务作出应有贡献;荣光续写,坚守党校“为党育才、为党献策”不变初心;新的征程,奋力推动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围绕党不同历史时期中心任务作出应有贡献

  党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校史与党的历史同频同道。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各级党校始终锚定党校发展定位,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培养并带领一代代的党员干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成为党培训干部的主渠道、理论宣传的主阵地、党性锻炼的大熔炉,在忠诚服务党的伟大事业中书写了光辉篇章。

  回顾大同党校史,荆棘载途,但始终坚持服从服务于党。大同党校于1951年6月建校,建校之初就承担着大同市干部队伍养成的紧迫任务,在宋庄的四排平房和一个礼堂,因陋就简便开始了培训工作,为大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蓄了干部力量。1953年冬志愿军归国住进党校校内,党校也因此停办了一段时间,党校职工暂时借住在宋庄民宅,党校人展现了对志愿军的深深敬意和真挚情怀。1956年起大同党校正式分科开设哲学、政治经济学、党史、党建课程,同时始办中级班(县级)、初级班(科级),建立起了分层分类轮训体系,党校教研室和干部轮训制度初步确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更好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国党校亟需走向正规化,大同党校也紧跟步伐,在教学设施、行政设施、后勤设施、绿化美化校园等方面大力投入并初具规模,1984年教职工增至89人,并且党校还面向社会办学招收电大班、大专班及中专班,为大同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并搞好工作重心转移培育了大量人才,另外还注重加强理论宣传工作,共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达98篇,为学习讨论会撰写论文8篇,编写宣传资料30篇,为推动解放思想、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现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发挥了独特作用。进入新时代,大同党校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和根本遵循,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四大基本职能,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在推动贯彻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推进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阔步新征程、开创新局面,我们将继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党校力量。

  二、坚守党校“为党育才、为党献策”不变初心

  坚守党校初心,矢志为党育才。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为党育才,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革命战争年代,创办党校就是为人民解放事业培养骨干力量;新时代新征程,发展党校就是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党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其中,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能力培训是成为本职工作行家里手的突破口。“业以广治,政以才兴”,党校矢志为党育才,第一,要提高理论教育水平,发挥思想建党重要作用,力求讲全、讲准、讲深、讲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第二,要提升党性教育质效,用好用活全市红色资源,巧思巧用正反典型案例,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等,多措并举强化思想淬炼和党性锻炼;第三,要加强能力提升培训,以“理论武装+行动学习”为抓手,与解决当前我市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党员干部实战实训基地,着力破解领导干部“本领恐慌”,提升干部专业化能力水平。

  坚守党校初心,锐意为党献策。胸怀“国之大者”,善谋“党之大计”,为党献策,也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党一路走来积累的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很多都凝聚着党校的贡献;新时代新征程,党校应当勇立潮头,发挥学科、学术和话语优势做好宣传阐释工作,落实“两个结合”要求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用好党校发展新型智库优势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党校锐意为党献策,第一,要着眼于党和国家急迫需要和战略需求,围绕省市发展需求和突出问题,聚焦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第二,要立足于充分有效的调查研究,既要“身入”基层,也要“心到”基层,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往深里“钻”、往“实”里走;第三,要借力于实践经验丰富的党校学员,创新学员参与决策咨询的机制,让经常作决策的人为决策研究提供“金点子”、开出“好方子”,教师和学员协同研究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及时有力的智力支撑。

  三、新时代新征程奋力推动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从严治校,夯实发展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治校是党校办学的基本方针,是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在党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这些年来,各级党校以校风学风建设为突破口,狠抓作风建设和学员管理,从严治校严出了标准、治出了效果,党校有效发挥了不正之风‘净化器’、党性锻炼‘大熔炉’、全面从严治党‘风向标’的作用。”党校要保证从严治校永远在路上,夯实党校高质量发展之基,第一,要严抓干部教育培训,梯次打造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申请并安排课程建设专项经费,全面推行课程招标机制,引导教职工参与课程开发,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设立干部讲坛、专家讲坛,创新师生论坛、学员论坛,打造网络课程学习端,不断增强教学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第二,要严管思想理论建设,守牢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前沿阵地,积极发声、正确发声,加快构建健全的思想建设制度体系,健全学员课题研究项目制管理、科研成果推送等制度,进一步拓展党的理论创新和研究阐释的深度和广度,并充分利用好党校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聚焦我市十大产业领域和重点工作,有针对性开展对策研究,为党和政府提供高质量决策咨询。第三,要严格学员培训管理,严把“入校关”“日常关”“考核关”,组织学员入校学党章、学纪律,实施学员积分量化考核,既考思想、考学习,又考作风、考纪律,进而营造党校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

  打磨教师队伍,筑牢发展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实施名师工程,着力培养一批有影响、有声誉的名师大家,这是党校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全党对党校的迫切期待,要朝这个目标持续努力。”建设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既是践行党校初心的关键,也是党校高质量发展之本,第一,党校要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大力推进“名师工程”,实施人才创新工程,安排专项资金激励教研人员创新,实施校内“导师制”和校外“导师制”,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第二,党校要不断磨炼教师队伍,严格教师管理,加快推动建立既区别于公务员又不同于普通事业单位的党校教师管理体系,强化政策支持、机制保障,健全集体备课、师资遴选、跟班听课等机制,严把教学科研政治关,加大对意识形态风险的研判和排查力度;第三,党校教师要将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作为躬身实践的重大课题,要形成深厚的学术修养,增强学术意识,保持学术情怀,努力做到教学科研一体化,以扎实的理论研究提升课堂教学的学术含量,也要养成崇高的师德师风,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努力成为党性修养的表率,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要求为要求,把党性原则贯穿所有教学活动、科研活动中,矢志做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合格生力军。

  (作者系市委党校党建教研室教师)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理论
   第07版:特稿
   第08版:地产
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在忠诚服务党的伟大事业中书写光辉篇章
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以调查研究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