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这次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也是总书记对全党同志的一贯要求。
一、“实”是主题教育的鲜明特色
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一直以来被我党当做推动工作的重要方法,体现出了党务实的作风。主题教育的总要求“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其逻辑重心在于一个“实”字,“实”是此次主题教育的鲜明特色和突出特点,即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将理论学深悟透,付诸实践担当作为建功立业,推进伟大事业蓬勃向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期,改革的深层问题日渐突出,急难险重问题增多,“灰犀牛”“黑天鹅”需要警惕和防范;世界正遭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引致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增加,各种风险隐患增多。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找到破解之道,应对和解决好这些问题和困难,是检视主题教育成效的主要方式。
二、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今年国庆假期后在江西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结运用第一批主题教育的成功经验、高质量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时再次强调,“要把实的要求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实在在抓好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实实在在检视整改突出问题,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用实干推动发展、取信于民。”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方案指出,把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准确把握调查研究的关键要领
作为我党的传家宝,长期以来积累了很多调查研究的有益经验。以调查研究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要守正创新,运用好这些经验方法。
一是要站稳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深入调查研究要善于换位思考,走进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准确了解群众的所忧所盼。”在调查研究中要把稳立场,真正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做到心中有百姓,肩上有担当。如此,才能避免出现为调研而调研的假调研,避免调研中的形式主义。
二是要走好群众路线。调查研究要有成效,必须走好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人民群众有无穷的智慧,群众中蕴藏着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因此,在主题教育过程中,我们要避免脱离群众的调研,拿出“甘当小学生”姿态,走出办公室、走下小汽车,怀着谦虚的心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带着满腔热忱,走到群众中去,和群众面对面,融入群众,去听群众真实的声音。
三是要选好调研方法。调研要出成果,必须有正确恰当的调研方法。一般来讲,调研首先要根据调研的目的,制定合理的调研方案。方案主要包括组成调研小组,明确调研方法。调研方法对调研能否取得成效起着关键作用。党的历史上积累了诸多调研方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中列举了座谈访谈、随机走访、问卷调查、专家调查、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式,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座谈访谈更能获得更具体和深入的信息,随机走访更能得到更为真实以及意料之外的收获。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相对覆盖面更广,收集数据更全面。专家调查法又称“特尔斐法”,是围绕某一主题或问题,运用背对背的方式,征询有关专家或权威人士的意见和看法的调查方法,一般用来预测某种趋势。调查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分类法更是衍生出了多样的调查研究法。比如还有文献法、“解剖麻雀法”等等。要注意根据调研的目的和条件以及调研方法的特征,选用适合的调研方法。现阶段,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调查研究。
四是要用好调研成果。调查研究包括“调查”和“研究”两个方面。调查是基础,研究是关键。衡量调查研究成效,不仅要看调查情况怎么样,更要看能否根据调查情况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注重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在调查的基础上深化研究,提高调研成果质量,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防止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提出的对策建议大而化之、空洞抽象、不解决实际问题。”对调查情况要全面梳理和汇总,充分运用。首先要在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言之有物的调研报告。其次,对调研报告给予充分论证,保障其有效性。再次,建立运行机制,确保切实将调研结果转化为工作推进的有效之举、问题疏通的破解之策。
(作者系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