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大棚”经济撑起乡村振兴新引擎

本报记者 苑捷 通讯员 杨钦

  “大棚苗比较难养,来咨询专家一些问题……”日前,浑源县下韩村乡花疃村村民王前来到驼峰乡综农农业科技公司,就自家大棚蔬菜长势、温度控制、病虫害防治等问题寻求专业技术指导。

  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驼峰乡引入综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大棚,并在产业扶持、技术服务等方面不断提档升级,推动设施农业向下韩村乡、裴村乡、西坊城镇等周边乡镇推广,实现大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打造乡村产业振兴新引擎。

  驼峰乡的“大棚模式”改变了传统农业春种秋收的生产方式,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引导农户自主从事产业更新,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蝶变。近年来,该乡争取统筹整合资金190万元,建成60个新型钢结构大棚。今年,该乡争取上级资金680.75万元,在田村、高窑村实施的20个温室蔬菜大棚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

  “目前,村里的10个在建大棚已进入收尾期。建成后,大棚由企业或村民租赁经营,计划种植羊肚菌,到年底,村民的收入有望翻番。”驼峰乡田村村委会主任姚宏彪乐呵呵地说。

  “成功的大棚种植模式吸引了众多周边村村民前来咨询。”综农农业公司技术员、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的研究生李晓杰告诉记者,该技术团队中还有多名返乡创业大学生全程指导大棚蔬菜种植。

  “今年开春到现在,收入13000元。”在综农农业公司打工的中堡村村民郝荣珍笑容满面地说:“明年计划独立承包一个大棚。今年豆角均价4.1元,每亩至少产4000斤,一茬收入近万元,一个冷棚一年收两茬,比打工强多了。”

  蔬菜大棚种植带动了村民就业,种植、管理、采摘……大棚日均吸收务工人员90多名,每年可增加村民劳务性收入80多万元。

  “我们村又刚刚整合了60亩地,准备再建10个冷棚。”中堡村党支部书记郝作兴说,目前,驼峰乡已形成以中堡村为中心,辐射周边蔬菜产业园的良好态势。驼峰乡党委书记王飞告诉记者,该乡将继续发展壮大大棚蔬菜产业,争取将西片区大棚蔬菜打造成县城的“菜篮子”基地。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教育
   第07版:健康
   第08版:特稿
我市召开保持旅游热度工作推进会
“大棚”经济撑起乡村振兴新引擎
高新文调研指导邮政快递业旺季保障工作
云冈区自媒体短视频创作大赛评选结果揭晓
绿波优化,让出行更顺畅
云冈石窟景区位列全国第八
算好耕地保护“加减法” 争当全县粮仓“压舱石”
浑源县“四步棋”推动整顿工作提升见实效
图片新闻
履职尽责 厚报乡亲
数字赋能“点亮”隧道创新之光
图片新闻
云冈机场深圳=郑州=大同航线首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