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推进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

金融“活水”助力“八链合作”

  本报讯 (记者 吴华) 今年以来,全市金融机构充分发挥金融要素服务和保障“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的积极作用,强化金融助力“八链合作”行动,截至10月末,各项贷款余额达2554.81亿元,同比增加310.53亿元,增速13.84%,比年初增加291.49亿元,增速12.88%,以金融“活水”激发重点项目、企业创新活力,推进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循环。

  当前,全市上下聚焦“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战略,瞄准“八型八地”目标,强力实施“八链合作”行动,经济社会发展开创了新局面。全市金融机构坚持主责主业,助力新型制造链合作行动,支持做强实体经济、建设“智造大同”;助力能源创新链合作行动,支持优化供给结构、建设“绿能大同”;助力数据算网链合作行动,支持做大数字集群、建设“算力大同”;助力农业加工链合作行动,支持抢占京农市场,建设“好粮大同”;助力文旅消费链合作行动,支持推动消费升级,建设“魅力大同”;助力医疗康养链合作行动,支持发展健康产业,建设“康养大同”;助力生态区域链合作行动,支持筑牢京西屏障,建设“美丽大同”;助力人才服务链合作行动,支持建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大同”。

  下一步,全市金融机构将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强化预期引导,形成金融支持“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的强大合力。一是加强政策协同落实。建立部门金融政策落实研判机制,定期分析研判产业、财政、金融等宏观经济政策走势,深入研究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等最新政策,建立相应的金融数据统计体系,持续跟进落实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加快形成金融助力“八链合作”行动的政策落实机制。二是用好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引导金融机构用好煤炭清洁利用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等延期使用,用好交通物流、科技创新、普惠养老等再贷款工具,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落实力度,持续提升对“八链合作”行动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三是创新各类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支持发展供应链、应收账款、存货、仓单和订单融资,推广活体抵押、知识产权抵押贷款,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期货+保险”、地方特色险种,完善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财政贴息等配套政策,有效开发符合“八链合作”行动需求的金融产品。四是优化金融服务管理。鼓励金融机构单设助力“八链合作”行动的服务通道、单列信贷额度、单设考核指标、单授审批权限、单创信贷产品、单独资金定价,探索简便易行、客观可量化的尽职认定标准、免责情形和问责要求,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适度提高支持“八链合作”行动领域的贷款风险容忍度。

 
     标题导航
~~~
~~~
~~~卢东亮出席并讲话 张强主持 艾凌宇姚鸿波出席
~~~张强率队赴我市部分建筑工地、文旅场所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高标准聚力破题 高质量推动工作~~~
~~~□本报记者 郝雨
推进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云冈副刊
习近平结束中美元首会晤并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回到北京
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召开
压实责任抓落实 筑牢安全“防火墙”
我市持续深化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因为一碗面 爱上一座城
金融“活水”助力“八链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