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3年第11期《中国新闻发布》杂志“中华之美”栏目推介云冈石窟

云冈之美:镌刻千年文化瑰宝

气势恢宏的云冈石窟让世人惊艳。 本报记者 张占兵摄

  金秋十月,华美云冈。

  在秋日温暖的阳光下,静谧的云冈石窟更显庄严恢宏。第20窟是云冈石窟的名片和标志,其中的露天大佛更是历史书、明信片上的“常客”。威武慈祥的露天大佛前,游客不时驻足停留、拍照。一尊尊石窟造像,历经千余年的岁月风霜,依然风华绝代,让人感受到“真容巨壮”之美。

  10月中旬,第二届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数字化研讨会暨数字云冈20周年座谈会的一系列活动在这里渐次展开,云冈研究院、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敦煌研究院等20余家文博单位和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30余家科研机构的180余名专家学者聚首云冈,共同探讨石窟寺文物的数字化建设和活化利用等问题。

  云冈石窟,这座始建于1500多年前的艺术宝库,留下了5.9万多尊熠熠生辉的佛像。集亚欧大陆文明交往交流交融之大成,它更是世界商贸流通与文化文明传播的有力载体。

  交流鉴证 交融瑰宝

  “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在云冈石窟可以深切感受到。丝路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云冈石窟的开凿不仅标志着佛教的盛行,更展现出当时世界商贸融通与世界多种文化相互包容的盛况。

  云冈石窟是北魏王朝皇家开凿的国家工程,代表着北魏时期的国家文化最高水准,无论是横向比还是纵向比都是空前的。云冈石窟的每一个洞窟,都呈现着东西方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例如,第9窟属于中期石窟,既能看到古希腊爱奥尼亚石柱样式,更有仿中国传统庑殿式建筑,体现了石窟艺术逐渐中国化的趋势;第6窟是一个中心塔柱式洞窟,平顶方形,平面呈“回”字状,中心塔柱呈四方形,塔高15米,分上下两层,下层约高10米,上层约高5米,比例匀称,一层重龛楣装饰,窟顶外围雕有飞天,内设方格,这种形制的出现,受西域与河西诸石窟影响,其成果又对以后中国各地中心塔柱式洞窟产生较深的影响。

  云冈石窟是印度和中亚文化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产物,雕像里大量展现了美己之美的文化自信。第16窟到20窟是云冈的开山之作,这组被称作“昙曜五窟”的佛祖形象就体现了北魏统治者高大雄伟的身躯和大气开阖的旷野之气;洞窟里华夏文明的建筑元素又都传承了秦汉两朝的建筑式样,展现了中华民族美人之美的博大胸怀;雕像雕塑中众多的纹饰,既有南亚、中亚的,也有西亚、欧洲的,这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宽广博大胸怀气度。在展现中华民族美美与共的融汇能力中,我们能看到云冈音乐舞蹈窟里的乐器和舞伎、飞天,既有中国的,也有南亚、中亚的,形成了中西舞者共聚一堂、中西乐器共奏一曲的壮观和谐场面。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巫新华一直致力于研究中亚史和西域文化,他对云冈石窟的印象非常深刻。他说,云冈石窟可谓世界史上多民族互动和融合成果的巅峰代表, 这实际上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有高度一致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历史上的成功先例就包括北魏建造云冈石窟、定都平城、迁都洛阳等一系列举措,这一时期中国北方多民族共存共荣、共同发展,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文化。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性文化元素的一种认可与主动接纳,更重要的是它创造出一种文明的相互靠拢与趋同,这种趋同与现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实际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云冈石窟是文化交融、文明融合的代表,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人类文明的时间轴行进到今天,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是在传承与发展中融合兼收的先进文化,不仅为人类文明史提供了多元视角,还保存了文明轨迹的记录。除了包容性、和平性和统一性,云冈石窟也充分体现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创新性:云冈石窟的开凿样式从早期引入外来风格,到中期形成云冈风格,至晚期又吸收南朝风格。同时,云冈风格也不断走出去,东越太行山,西跨黄河,传播、影响至更多地区。

  融通古今 鉴往知来

  近年来,大同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加强云冈石窟的保护与研究,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底蕴,推动云冈学拓展文化影响力,让人们在“活”起来的文物中体会文化力量,筑牢文化自信根基。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已经建成的“数字云冈”先进计算中心,是全国文物系统唯一的先进计算中心,未来几年将对云冈石窟造像、壁画进行全面的扫描和数据处理,为云冈石窟保护和云冈学研究工作提供多方位的支持。在文旅融合方面,10余场精品展览颇受瞩目,其中云冈院史馆“圣地重新——云冈百年复兴展”、云冈博物馆“中国与世界”系列特展分别被国家文物局、山西省文物局评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百年大变局的历史风云之下,中国文化理念正日渐上升为共同体层面的概念体系。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云冈石窟所承载的核心思想理念,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随着云冈石窟以及云冈学知名度的提升,有必要加强文物活化利用工作,让云冈石窟“活”起来,在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说:“今年我们在全国开三个大展,5月18日至9月底在苏州举办了‘芥子须弥——云冈特展’,年底在北京和深圳还要再同时开两个大展,都是文物加数字化的展览,宣传云冈,传播文化。”保护好过去的遗存,展示好丰富多彩的当下,开辟好文明宝库的未来,交往交流交融不仅存在于历史中,也体现在当下。“我们还正筹划在长三角、珠三角和北京合作建设云冈艺术中心,努力把云冈石窟打造成为国家级石质文物保护科研引领基地、全国石窟寺考古研究区域中心以及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云冈石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集合,与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相一致,也是“多样性”与“共同性”的有机统一。云冈石窟也是世界多元文明纵情交流之地,体现着开放、包容、创新和阳光的精神内核。西域的绚烂旷达、北疆的雄浑豪放、中原的优雅细腻,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风貌在这里融合,而这些,也是人类文化共同体所追求的方向。云冈石窟是中国与世界各民族进行交流的有效实体,是世界各民族认识中国的有效依据,其博大、开放的胸怀与气度,承载着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核心思想,蕴藏着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深刻内涵。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三年来,大同市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国家文物局、山西省委省政府、省文物局的支持和指导下,出台了《关于加强云冈文化遗产保护和创建云冈学的实施意见》,重点实施了文物保护、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文旅融合“五大工程”,坚持保护第一原则,深入挖掘云冈石窟的丰富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品质滋养中华儿女文化自信,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全面发力、蹄疾步稳。

  千年石窟,在新时代焕发活力、生机勃勃。何以云冈?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历史。当下美轮美奂、气象万千的云冈,是珍藏文明传承文化的殿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云冈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把文化自信植根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供稿:中共大同市委宣传部

  执笔:任翔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云冈副刊
习近平向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致贺信
云冈之美:镌刻千年文化瑰宝
我市电商产业健康发展
司法救助暖人心
歌舞剧《北魏长歌》将赴省城参加全省优秀剧目展演
将在校学生来同旅游优惠政策延续至明年4月底
“时光·老友演唱会”举行
本市开展第12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宣传活动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