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唐诗,不经意间被王维的一句“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打动。记得年少时读这首诗并无太深刻的感受,如今重读颇有回甘之味,难怪《红楼梦》里香菱对这句诗念念不忘。王维的这句诗脱胎于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其实我并非对王维的诗歌有更深刻的理解,而是单纯被诗句中的炊烟打动了。
在我的印象中,炊烟是思乡情感的一种寄托,也可以说是故乡的一种隐喻。如同月亮,亦是故乡的隐喻。不用多说一个字,这些意象一出,故乡便从记忆深处绵绵而来。如果说月亮是诗意的,那么炊烟就是烟火的。故乡在游子的心中,一半诗意一半烟火,而月亮与炊烟完成了游子对故乡的描摹。
炊烟如缕,乡思成愁。乡村的炊烟,有气味,有颜色,有形态,是一个无法忽略的存在。每当炊烟四起的时候,小村庄便弥漫在饭菜的香气中。那种香,质朴温暖,像母亲的叮咛一样,淡淡地缭绕着、浸润着,让我们的脑海中闪现出家人围坐吃饭的场景。淡青色的炊烟,有水墨画的意境。飘摇而上的青烟,有云的飘逸和柔美,有雾的朦胧和淡雅,有风的轻盈和袅娜,有岚的神秘和唯美。缕缕青烟在空中舞出曼妙的姿态,仿佛素淡古雅的女子轻甩水袖,缓缓浮动,翩然而飞。炊烟飘向高空,好像去向空中云朵问询,人世间会发生多少温暖的故事。炊烟飘散的时候,家家户户餐桌上开始上演温情的一幕。
炊烟,是故乡留给我们最平静、淡泊、祥和、温柔的记忆。而暮色中的炊烟,把炊烟的情感色彩加倍了。暮色炊烟是乡村最深情的底色,那样美好的图景,缭绕在我们的生命中,即使岁月流逝,人事变迁,它永远都是鲜活的模样。暮色苍茫,光线迷离,小村庄进入了缓慢的节奏。群鸟归巢,牛羊入圈,农人荷锄而归,缭绕在村庄上空的炊烟为夜色降临做着铺垫,呈现安宁平和的模样。暮色一点点加浓,而炊烟浓了又淡,最终消逝在无垠的天空,融入漆黑的夜色。小村庄的晚餐时间到了,每一扇窗子都透着橘黄色的光,烟火人间的平静和美好默默上演着。暮色炊烟,在我们生命初期留下温情剪影。后来的日子,无论我们落脚何方,看到缕缕升腾而起的炊烟,都会被一种温暖的情愫感动。
我一直记得,在远方求学的那几年,每次回家都是赶末班车。到家的时候,正是暮色深浓之时。我踏着夕阳最后的余晖,朝着家的方向大步走去。忽然间,我看到母亲瘦小的身影。她在暮色炊烟中守望着,似乎有些焦灼。直到见到我,她才放松下来。暮色,炊烟,村庄,母亲,组成了我记忆中挥之不去的画面。
飘逸轻盈、温柔美好的炊烟,像暮色中母亲的呼唤一样,只需一声,便能穿越长长的时光,穿越程程的山水,抵达我们的灵魂深处。暮色炊烟,既是故乡的象征,也是田园生活的象征。喧嚣浮世,我们渴望宁静和平淡,渴望生命的返璞归真,暮色炊烟变成了我们心底的归依处。
夕阳西下几时回,暮色炊烟是乡愁。缭绕在我们生命中的炊烟,终将竖起回归的风向标,指引我们朝着故乡的方向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