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系列报道②

找回古城失落的记忆 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要进

  大同历史悠久。早在距今1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留下了许家窑等一个个内容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址。大同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周,古称代国。春秋时期,这里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北狄的聚居地。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逐林胡、娄烦,拓地千里,设置云中郡、雁门郡、代郡,始筑平城。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北拒匈奴,出巡平城,征调民众修筑长城,并在城西十里河谷建武周塞,经略北方边陲重镇。西汉初,著名的白登之战就发生在今天的马铺山。此后,开始实行“和亲”政策,与匈奴等北方少数民族互市往来,和睦融合。北魏时大同进入到一个辉煌的历史时期,从拓跋珪迁都平城至拓跋宏迁都洛阳,期间96年,京畿地区人口曾逾百万,一直是我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和国际性大都市。隋唐以来,数易其名,隋朝称恒安镇,属马邑郡,唐代改为云州,成为“丝绸之路”一个重要分支。五代十国局面混乱,大同称云中县,兼云州治,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塘把北方包括大同在内的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辽金时期为陪都,称西京,成为我国北方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多民族聚居,和睦共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辽重熙十三年(1044),设西京道、大同府,“大同”城名始称于此,沿用至今。元代,改西京道大同府为大同路,五教俱兴,成为北方重要商都之一。明清时期,大同不仅是九边重镇之一,亦是北方商贸之城,实行互市,成为连接欧洲的商品集散地。清末,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西逃驻跸大同时,赞叹其为“福地宝城”。

  大同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相互碰撞、交融的核心区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独特的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孕育出独特的古都文化、宗教文化、边塞文化、长城文化、商贸文化、红色文化、餐饮文化、民俗文化……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儒、道、释三教共存共修;汉、匈奴、鲜卑、羯、氐、羌、高丽、高车、柔然等十几个民族相互吸收,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谱写出民族大融合的辉煌篇章;城池楼堞、长城烽台、亭障古堡,据险扼要,壁垒森严,形成比较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名将宿儒、廉吏能臣、文人墨客、名优名伶、能工巧匠灿若星光,代不绝书;寺庙道观、碑刻雕塑、大院民居、老店字号、戏剧歌舞、工艺绝活等文化遗产多姿多彩,巧夺天工……

  为了传承弘扬这些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彰显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底蕴内涵,找回城市失落的记忆,守护好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提升大同文化软实力,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近日,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这套丛书以其规格高、品位高、层次高,全面系统地展示出大同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受到读者和同仁的广泛赞誉和好评。主编崔银先生在很早以前就和他的文化团队,历时二十载有余,先后留存了城市变迁的大量图片和影像资料,曾主编出版大型城建图片集《明天不会忘记》。从去年开始,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先后进行整理、挖掘、归类到呈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现出大同独特的历史文化脉络和地域禀赋特征,同时也记载了一代又一代大同人热爱生活、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凝聚、育人的社会功能,让广大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大同、熟悉大同、热爱大同,去追寻那些熟悉却已经远去的美好记忆,感受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感触这片古老的文化热土。

  该套丛书以史实为依据,可读性、观赏性和收藏性较强,可以说是一部古都历史文化民俗的小百科全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地人走进大同,该套丛书也向远道而来的客人呈现出全景式、立体式、多元化的魅力大同,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打开一本书,走进一座城”,让大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记忆和灵魂,也是“生于斯、长于斯”人们的精神家园。对于本土人而言,通过翻阅这些图文,一定能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福地宝城”实至名归,从日常生活的饮食起居、民俗风情到街巷里坊、故事传说,随时随地都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不知不觉沉淀蕴藉于这片古老的热土之上,渗透在一代代大同人的精神血脉之中,因而更加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些珍贵遗产,增强古都意识、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激发出更多的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怀。丛书编委会要以此书的出版发行为契机,为传承文脉、传播文化、传递情感发光发热,为建设文化大同、文明大同、微笑大同贡献力量。

 
     标题导航
联咏盛世 春满古都~~~
~~~——访山西大同大学教授马志强
~~~本报记者 赵永宏
《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系列报道②~~~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文旅
   第07版:特稿
   第08版:专题
“云冈杯”龙年新春征联作品选登③
青齐士族对北魏政权的认同 与融入促进了民族融合
诗歌与八法拳的美丽邂逅
找回古城失落的记忆 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