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为古都大同文化新增一抹亮色

——《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编辑出版记

  陈  栋

  “哪怕走过万水千山,哪怕历经千辛万苦,最主要的是想做一点事,给后人留一点东西……”《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首发式上,在接受大同广播电视台《大同新闻联播》记者和《今日视点》栏目编导采访时,丛书主编崔银如是说。

  这大概就是崔银引导这套丛书编纂和出版的初衷吧——出书不是为了出名,出书也不是为了卖书……他之所以把众多文化学者聚集起来,对古都大同的历史文化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挖掘,并最终促成丛书的顺利完成和出版发行,就是为了给家乡大同实实在在地做点事,给后来的大同人留点有用的东西。

  志合者,大道不孤

  所谓志合者,大道不孤。行合趋同,千里相从。意即志同道合者,因为有着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信念,可以为了共同的事业,朝着既定的目标携手同行。纵然山海相隔、艰难困苦,终能团结一心,成就彼此都认可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的主创人员,便是这样一个志同道合、善作善成的团队。大家普遍认为,编纂这样一部文化丛书,是一件好事,并且一定要用心用力,把这件事做好。

  我们知道,丛书的编写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详细的计划,注重内容的质量和可读性,确保丛书的顺利完成和出版发行。

  在接下来的日日夜夜,这些有着相同志趣的人们便会经常性地在一起,制定《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的编写计划。他们大量地翻阅资料,深入研究古都大同的历史和文化;走访古都大同的名胜古迹,采访本地的专家学者;在工作室里热烈讨论,不断完善丛书的内容……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完成了各自承担的丛书编写任务。当印刷好的系列丛书如约呈现眼前,当一本本精致厚重的书籍摆放在书架上,可供越来越多的读者们翻阅……每一位丛书作者脸上都露出欣慰的笑容。因为他们深知,丛书的问世离不开自己始终保持着的热爱,以及为这件事付出的无数心血。而通过这些书籍的阅读,可以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对大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成事者,惟实惟新

  自古以来,想要成就一些事,须善知善行,惟实惟新。《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的主创团队,传承古都千年历史、深挖大同文化底蕴,将大同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细致的整理,内容充实且颇具有新意。

  目前我们看到的这套丛书,从发起到编纂只有一年多时间。可是书中许多章节内容的积累,特别是反映城市发展变迁的图片资料,则是凝结了团队主创人员二十余载的知识储备和岁月沉淀。许多年来,他们翻阅历史的篇章,探寻文化的宝藏,走遍古都的街巷,聆听岁月的回响,共留存城市变迁的图片资料6万多幅(张),影像资料2.3万多分钟。正是由于这些人长年累月对大同文化始终如一的热爱,经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经过了多少个风霜雨雪,经过了多少个夜以继日,成就了《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的横空出世。

  也正如丛书作者之一,大同文化学者冯桢所言,《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的出版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套丛书其实就是我们大同人在挖掘文化。因为我们大同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厚,我们要很好地挖掘传统文化,很好地挖掘大同的历史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我们这个城市的文化自信,传承文脉,传播文化,让我们的历史文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也正如市作协主席侯建臣所言,《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大同独特的历史文化,阅读这套丛书,就像在穿越时空,走进大同的历史长河。你可以感受到大同的辉煌与沧桑,了解这座城市的智慧和创造力。这套丛书不仅是一部历史文献,更是一部文化宝典。 

  传世者,当为经典

  一幅好的作品能够流传百年,正如文史学者要进所讲,五百年的沧海桑田,至少可以不褪色……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经典可以传世。

  《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问世后,获得好评如潮。大家纷纷表示,这套丛书做好了。言外之意就是,这个功夫没有白下。厚墩墩、沉甸甸的一摞书往那儿一放,任谁都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这就算是值了。

  《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是对大同历史文化的一次重要梳理和传承。它不仅为当代人提供了文化的途径,更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一,《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给历史文化增加了几分厚度。《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的出版,无疑为地域文化类书籍又增添了厚重的一笔。其12 册分类著述,每一册都犹如一扇窗口。这些丛书中的图片更是锦上添花,每一幅图片都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点缀在文字之间,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古都的历史文化。这些图片不仅是对文字的补充,更是文化大同的一次视觉盛宴,让读者在欣赏图片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都的文化底蕴。

  其二,《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是大同人了解大同的一套百科全书。“我拿到这套书以后翻了一下,我觉得这套书真是咱们大同的一项特别好的文化工程”。丛书读者,平城区作协主席李文亮在第一次看到这套丛书时,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首先它齐全,十二卷,每个卷都有不同的分类,堪称大同历史文化的参考书和工具书。比如说我手里拿的这个《寺庙古建》,咱们大同周边重要的宗教建筑,这里面都有。第二个做得特别精。中国文史出版社是一个很大的出版社,里面印制得特别精美,无论用纸,还是文字,还是照片,一看就是编者真是用了心了,做出了精品。”李文亮表示,自己感兴趣的许多内容,在这套丛书里做得更全,一看就是作者花费了很大心血,对家乡是有感情的,是有文化情怀的。

  正如评论家协会主席曾强谈到策划者陈长青先生说:因为“他的思想,他的精神,他的情怀,便有了文化的韵味。”没有文化情怀的人,是做不出来的。

  其三,《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的呈现,能够让后来的文化学者在搞研究时少走一些弯路。未来一些热爱大同文化,希望在大同文化艺术领域有所建树的学者, 可以从《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里,发现一些有用的观点,找寻到一些有益的借鉴。因为在编纂过程中,丛书作者往往在所难免地会在书中加入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如对某位名人、某家老店、某种戏曲的看法,再如对某条街巷、某座老院、某项非遗的理解等,都是各位老师在该领域长期浸润才可能产生的真知灼见。也正因为如此,在看到《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后,青年读者孟浩晨会说,这套丛书的编纂,对大同的历史痕迹,有一个很好的追寻。让我们在历史的角度上有迹可循,有踪可据。所以在文化的角度上这套丛书的出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拿到以后,我们内心有一种非常亲近的情感,就是编者和所有人都能产生情感的共鸣,以致情不由衷地要向这套丛书的所有付出的人致敬。

  总之,《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的问世,为古都大同文化新添了一抹亮色。一方面,这些书籍可以为后人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大同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丛书的编写和出版也是对大同历史和文化的一种保护和传承。当然,该丛书究竟价值几许能否传世,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和历史的验证。但无论如何,该丛书的出版是件值得称赞与宣传的好事,这是毫无疑义的。

  (本文作者系大同市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大同市编剧与创作学会会长 )

 
     标题导航
~~~——《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编辑出版记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教育
   第07版:健康
   第08版:综合
为古都大同文化新增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