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董芳) 进口冷却水分配板国产化改造、各类传感器下井前的地面测试平台、无人机智能巡查系统、古陶瓷修复技艺……1月16日,为期10天的我市首届“五小”创新成果展在市雕塑博物馆开幕,300多项创新成果集中亮相,展示了最新的大同技艺。
是日上午10时许,市雕塑博物馆内人潮涌动,参观者络绎不绝。展厅内,各种展品琳琅满目,每一个展台前都围着不少人一探究竟。一些接地气的产品展区更是受到参观者的偏爱,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包围着一个个创新成果展台看新鲜。在陶瓷修复、广灵巧娘、手工刺绣等展台,参观者在大饱眼福的同时,纷纷上手体验,感受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据了解,此次展会分为区县板块和产业板块两大板块,区县板块分为5区6县,产业板块包括煤炭业、制造业、化工业、新能源产业和多元产业等。展览采用简约、开放的现代化风格,利用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手段,通过实物模型、展板、图片、LED屏等全方位打造展区,使其充分展示创新成果。
据市总工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从2015年市总工会开展“五小”竞赛、创建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工作以来,围绕全市经济发展重要目标任务,坚持“抓重点、攻难点、求突破、求创新”的工作思路,推动“五小”竞赛逐步从传统制造业拓展到创新型高科技企业、特色文化产业、乡村振兴领域等,形成了基础广泛、人才集聚、成果丰硕的竞赛创新体系。几年来,各行业参赛职工40余万名,实现创新成果5万多项,创造经济效益58.3596亿元。其中,325项成果荣获省级竞赛表彰、420项成果获得市级竞赛表彰。下一步,市总工会将大力推动“五小”竞赛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向全域覆盖。以竞赛为平台,深入探索项目合作、技能攻关等新模式,助力资金、技术等要素协同集聚,推动职工创新成果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加强职工知识产权保护,助力开展技术转让和技术服务,努力探索形成“成果—转化—效益—成果”的创新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