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褪去“书生气” 沾上“泥土味”

本报记者 苑捷

  进入腊月,一场冬雪过后,气温骤然下降。然而,走进灵丘县到村工作大学生有机种植实训基地大棚里,一片翠绿映入眼帘,苦苣、油麦菜、黄心乌等各种蔬菜青翠欲滴、长势喜人。李世政、赵晋和两名到村工作大学生正撸起袖子挥动铲子,拔草、松土,在大棚里干得热火朝天。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感召下,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返回家乡,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他们用亲身经历讲述着乡村振兴好故事,托起乡村振兴新希望。李世政、赵晋和、李乐薇、赵京4名东河南镇到村工作大学生就是这批队伍中的成员。

  作为灵丘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他们自参加工作以来就一心想为百姓、为家乡做些实事。当得知三合地村蔬菜大棚扩建后,他们便承包了一个大棚,搞起了“大棚试验田”。

  “东河南镇蔬菜大棚种植历史悠久,但多年来管理方式单一,效益不高。我们承包大棚后,希望能学习有机种植新技术,引进蔬菜新品种,利用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种出更高产稳产的蔬菜,让菜农收入更上一层楼。”李世政道出了他们承包大棚的初衷。

  说干就干。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道坎就是缺管理知识、种植技术。他们都是“门外汉”,刚开始连什么时候浇水、浇水频率、什么时候施肥这些蔬菜种植基本常识都不懂,时常手忙脚乱、焦头烂额。

  为了学好蔬菜种植技术,他们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向三合地村平人农场种植专家认真学习种植技术。“我们经常是白天在村里工作,晚上来大棚除草干活,虽然很辛苦,但非常充实。”赵晋和说。

  短短时间里,他们不仅学到了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而且对大棚蔬菜价格规律、销售渠道等有了初步掌握。同时,他们还向中国农大王小芬教授取经,学习农用酵素的制作和使用,用以增加土壤肥力、抑制病虫害生长。

  “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我们逐渐掌握了种植技术,现在,大棚蔬菜长势良好。”李世政高兴地说,自2023年11月14日种下第一茬蔬菜后,他们已经卖出了200多斤,现在第二茬蔬菜也已经郁郁葱葱。看着自己努力的成果,他们的信心更足了。

  如今,这群褪去了“书生气”、沾上了“泥土味”的到村工作大学生,正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的姿态,“起舞”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综合
   第05版:综合
   第06版:特稿
   第07版:健康
   第08版:公益
赵学斌调研春运工作
褪去“书生气” 沾上“泥土味”
张忠义出席全市劳模工匠新春联谊会
“云冈游”提升文旅品质拓展冬游市场
图片新闻
高新文赴大同南站大同综合客运枢纽调研
供销社的年货大集来了
全省冰钓公开赛 在同举行
全市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成效明显
“无碍”生活圈,让残障人士出行无忧
我市3个小区分获两项省级荣誉称号
首届平城区青少年冰雪节启动
燃气安全应急科普
去年全市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 同比增长超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