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我市数字经济向春而行

□本报记者 韩云峰

  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蜕变?大同通过激活“数字基因”,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珍惜机遇、拥抱机遇、抢抓机遇,强力推动数字产业全链条发展,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全市数字经济扬帆未来,向春而行。

  从秦淮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到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基地,再到京东集团华北(灵丘)智能算力数据中心,2023年,全市数据中心用电量达到27.1亿千瓦时。

  从引进数据呼叫(标注)龙头企业近30家到“云中声谷”产业品牌应运而生,再到高标准建设“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市”,我市去年实现就业6000余人,累计上岗1.4万人次。

  从入选全省首批新型智能城市试点市到大力建设数字政府,我市去年出台了《大同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智慧城市建设蹚出了“五网融合”的新路……

  深耕数字经济,我市数字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为高质量发展汇聚新动能;产业数字化应用加速落地,赋能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数据中心作为数字经济世界的“底座”和“大脑”,正成为新阶段的关键基础设施。2023年Datacloud全球奖在摩纳哥正式揭晓,位于灵丘县的秦淮数据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摘得2023年度数据中心设计与建设奖。在此之前,由于前瞻性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良好的节能降耗成果,该基地还曾获2022年度中国IDC产业绿色算力数据中心奖,并获得数据中心绿色AAAAA级认证,也是我省首家入选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的企业。秦淮数据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首家落户大同市的数据中心企业,公司正在用超大规模投资、快速建设交付,以“数”成“链”,推进上下游协同,助力山西数字经济迈入发展快车道,打造绿色就业、绿色税收、绿色创新的新型绿色经济增长引擎。

  随着数字新基建的不断完善,滴滴科技、广州禹迹、科大讯飞、中科大脑等一批大数据服务企业先后落户我市,同瑞科创中心、东风里数据服务基地、金茂国际中心、汇泉广场、瑞兴大厦等职场相继建成投运。“2023年,我们联动人才服务中心,在社区、院校、机关部门、商场等举办线下招聘会50多场,吸纳了许多年轻人投身这一行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市数字政府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大数据服务企业外,也有本地传统工业企业借助大数据实现加速转型,我市巴什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自2014年成立以来,该公司始终沿着大数据与传统装备制造的产业融合之路不断向前发展,引入多条全自动化生产线,打造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2023年,该公司被评为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在大数据的赋能下,我市目前已培育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户,推荐15个技术创新项目纳入省级重点创新计划。

  “今年,我市将继续深化巩固对接京津冀招商成效,紧密跟踪对接相关企业,加快信创领域的定制化服务器、高密度存储设备、整机柜服务器、模块化数据中心装备、UPS电源等研发与制造等上下游产业培育,强化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深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让数字经济成为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标题导航
~~~——习近平主席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发表的重要讲话激励全军奋力开创强军事业新局面
~~~习近平李强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等出席
赵乐际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
~~~□本报记者 韩云峰
~~~
~~~
有章有法 有力有效~~~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全国两会专题报道
   第04版:要闻
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 聚力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本市多举措推动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我市数字经济向春而行
图片新闻
2024年“春风行动”妇女就业服务月活动启动
市直机关工委全面推进清廉机关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