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这一片英雄的土地

史涌涛

  近年来,因工作原因,曾无数次走进灵丘,欣然感受这一方古老而富有活力的热土上发生的新变化。这里关山叠嶂,风景壮美,历史厚重,古韵悠悠,燕云扼要,兵家必争,文旅资源格外丰富,分外引人入胜。灵丘县将丰富的文旅资源以“红、古、绿”三色概括,其绿磅礴大气,雄奇壮美的太行山、五台山、恒山在这里交会,让灵丘的山水风光既雄且秀,漫游其间,青崖如黛,丛林莽莽,碧水奔流,空中大草原、桃花山、世外桃源花塔、山水北泉、有机车河、沿河传统村落等,让人流连忘返;其古辽远厚重,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魏御射台、觉山寺、曲回寺等,历史风云壮阔,人文胜景绝佳,让人梦回遥远时空,感受沧桑巨变。

  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则是红。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挥洒了无数的热血和豪情,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进程中,留下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平型关大捷纪念馆是灵丘县红色旅游发展的标杆,平型关成为中华民族不畏强敌、无坚不摧的伟大民族精神的象征,笔者数度探访,每一次探访都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也曾寻访三五九旅旅部旧址,重温军民一起艰苦抗战的峥嵘岁月。龙年新春元宵节刚过,受邀参加由灵丘县委宣传部、市作协组织的灵丘红色旅游采风之旅,更有特别收获、深刻感受。

  时值早春二月末,又值冷空气袭来,春寒料峭,但一路驱车所见,灵丘大地已是春意款款,唐河峡谷内冰河消融春水奔流,春的气息让人心情也油然欢快。但当到达灵丘县刘庄“三一”惨案纪念馆时,心情骤然沉重起来。刘庄,一个宁静优美的小山村,村庄背后底色苍青的大山像一面巨大的屏风将山村拥在怀里,村内还处处洋溢着新春的喜庆气氛,袅袅的炊烟更增添了乡村的祥和。很难想象,在81年前的早春,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就发生在这里。1943年3月1日凌晨,驻上北泉据点的日伪军80余人突然将刘庄村包围,强行将村民驱赶进刘檀院的东、西房,然后把门堵死,四周堆积柴草,浇上汽油点火焚烧,大部分群众被活活烧死,部分冲出的群众也被敌人架起的机枪打死,刘庄“三一”惨案殉难者达243人。据载,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在灵丘制造的惨案达30多起,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累累罪行。从村口转过弯,即可见在惨案发生地旧址修建的“三一”惨案纪念馆,青砖为体,造型简洁,庄严肃穆,与背后山体的浑厚底色浑然一体,墙体外围“遇难者243”的字眼格外刺目。步入展厅,内部设计精巧,通过不断上升的坡道回转观看,从“艰苦岁月”“屠村血案”“奋起反击”“曙光在望”“追昔瞻远”五个部分讲述了刘庄“三一”惨案中日本侵略者屠杀无辜百姓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时也展现了在灵丘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军民万众一心、英勇顽强的伟大抗战精神,以及当下以史为鉴、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一位驻村年轻女干部担任讲解,她在讲解过程中情绪激动,数度哽咽,让人深受感染,一行人纷纷擦拭泪水。而我的心也是一直沉重压抑着,一如在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的感受。走出纪念馆,也许是天亦有感,天空低垂,细雪飘洒,更让人思绪万千。我想,纪念不是为了渲染仇恨,而是为了激发自强,作为当代中国人,绝不允许再有这样承载血色记忆的事情发生。

  来到深藏在大山深处的下关乡杨庄村时,备感这里颇有隐世之美。群山环抱山村,一条小溪顺着山势穿过村落欢快地流淌。抗战时期,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就设置在这里。1938年,白求恩率领加美援华医疗队远渡重洋支援中国抗战,在战火纷飞中展现出崇高的救死扶伤与舍己为人伟大精神。白求恩的援华抗日之旅,随军颠簸近两年岁月里,在灵丘这块革命老区的土地上待得最久,长达103天。虽已历八十余载岁月,但这里依旧流传着白求恩的事迹,人们深情缅怀着白求恩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这个建造在沟谷上的传统村落,有一座石桥名为“友谊桥”,是1938年11月,为了方便河沟两岸群众尤其是伤员行走,白求恩提议并参与搭建的,原为木桥,新中国成立后重建了一座石桥,踏行其上,似乎依稀可感白求恩高大身影踏石留痕的坚实足迹。

  村里有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旧址、白求恩雕塑广场等景观。村戏台旁边,白求恩大理石雕像庄严树立,正墙的石壁上刻有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全文。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于1938年12月成立,医院住院部设在村北侧的一个四合院内,医院旧址大门是青砖砌就的拱顶门楼,有医院办公室、伤员接待室、处置室、外科室。内部包括白求恩做手术的情景雕塑、原始的广口输液器、木制输液架及消毒设施、手术器械等旧时用品,墙壁展板上展示着白求恩的感人事迹。

  采风时,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华北联络处人员同行前来考察,推动将杨庄村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旧址申报为国际主义教育基地,旨在将这处红色资源地打造成为国际主义教育场所和文旅融合的新高地。其间,由同行长者带头,大家一起高唱《在太行山上》《团结就是力量》,铿锵有力的歌声中,一股激昂之气贯穿肺腑,由衷共鸣于这片英雄土地上的英雄情结。

  归来,在大同古城漫步,看到古城东南邑广府角新增了一处让市民游客欣然前往打卡的文化场所“灵丘院”,其占地约900平方米,以“红色灵丘”“古色灵丘”“有机灵丘”为主线,让人沉浸其间,感受灵丘的厚重历史、魅力文化、特色风物,不由得心中为之大加点赞。革命老区灵丘近年来在很多方面展现出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此举借力大同文旅发展的强劲势头,在古城设立展示窗口,打造文化名片,有着特别意义。唯愿这片美丽、淳朴而充满英雄情结的土地,“红、古、绿”的文旅资源在新时期绽放出更加鲜活的色彩 。

 
     标题导航
~~~王国梁
~~~史涌涛
~~~
~~~溪山清远
~~~高鹏飞
~~~李文芳
~~~——追忆焦祖尧先生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全国两会专题报道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云冈副刊
时光书签
这一片英雄的土地
春天的呼唤
望春寄远
致敬“她力量”
惊蛰
一位老作家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