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永宏
城市书房、农家书屋、职工书房、网上书城、街巷书店……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文化设施,拓展公共阅读空间,组织开展读书活动,营造全民阅读浓厚氛围。浓郁的书香不仅更好地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而且把城市的文化名片擦得更亮。“4·23”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记者行走多地,探寻满城弥漫的浓浓书香,所到之处,无不散发着“繁花”景象。
4月20日,走进市图书馆,宁静、雅致的读书氛围跃然眼前。尽管刚过上午9点半,但正在阅读的市民随处可见,大厅的阶梯上、书柜间的借阅席里,早有读者落座。每逢节假日,开馆前门口更是早早排起长队,成为文瀛湖畔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里环境好,我办了借阅手续,每周都会来两到三个上午,已经成了习惯。”张晓东是大同人,去年开始来市图书馆阅读。“现在手机App内容确实很丰富,但我觉得阅读的习惯不能丢,我对金融和教育类书籍比较感兴趣,而且这里的服务做得很好,自助还书,方便快捷。在阅览室看书累了,还可以走到数码电子选书墙浏览,轻轻一点,选择一本自己中意的书阅读一会儿,感觉很棒。”
“我们秉承‘读者在哪里,阅读资源就送到哪里’的理念,大力引导全民阅读,不断创新借阅方式,拓展城市阅读新阵地,网络化、电子化让阅读触手可及。”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市图书馆于4月20日举办了“万物复苏 不亦阅乎”2024年世界读书日 山西省公共图书馆阅读大赛,大赛前三个小时为阅读环节,阅读书目为《历史这么有意思》,后一个小时为线上答题时间。活动在23日公布优胜者并进行颁奖。本次大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动全民阅读,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
今年以来,市新华书店和阳书店积极创新,转型升级,通过“书店+”模式丰富阅读体验,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逐步形成集实体店、网上书城、线上线下阅读活动于一体的立体式服务网络。4月23日上午,《大同城墙影像》作者刘晋川和我市文艺评论家曾强走进大同市新华和阳书店抖音直播间,畅谈《大同城墙影像》创作始末,畅谈作者心中的城墙情结,从而唤起大同人的城墙文物保护意识。
“从前,一卷在手;如今,一屏万卷。”无论是春秋田间地头劳作小憩时,还是冬夜围炉取暖之际,村民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农家书屋。浑源县西坊城镇大有号村村民王助和对记者说:“没事的时候去农家书屋看看法律、农科方面的书,和村民交流一下种植经验,总比唠嗑、打牌好。”说着,他还拿出手机,点开“农家书屋”App,“你瞧,我们现在还利用这个玩意儿去了解农业信息,可方便了。”
县乡书香弥漫,城市阅读遍布街巷,点亮着“全民阅读”之光。
漫步古城内历史文化街区东南邑,转角遇到“一苇书坊”,走进去,一场关于电影与阅读的沙龙正在举行。活动空间是开放的,每一位市民或者游客走得累了,都可以在这里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读书。4月23日,书友相聚,集结一段关于读书日的美好旅程。
为倡导全面阅读,在持续丰富馆藏图书、数字资源、报刊资源的基础上,市图书馆坚持不断创新、满足社会各界读者的阅读和学习需求,面向社会开设了北魏文献、长城文献阅读活动,优化“自助图书馆”借阅服务等,全力构建全民阅读均等化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讲书人大赛、公开课、展览、科普推广、流动图书车下基层等公益文化活动。
如果说城市图书馆、农家书屋是公共区域下的阅读空间,家门口的“书角”则是更为方便的阅读之所。在平城区耕读书院,这里正用亲子互动阅读、读书沙龙、读书交流会等全新形式,使辖区居民不出社区即可尽情领略阅读的魅力,享受到“家门口”的文化盛宴。4月19日,书院联合北京新经典图书公司推出“4·23”世界读书日线上公益讲座”,一场关于童诗的写作与阅读让不少人获益匪浅。
从翻看一本书细细品读,到走进万卷书海里与大千世界晤谈;从校园里朗朗读书声,到城市书房里静坐的读书人;从希冀读书改变命运,到读书自洽生活、充盈自我……袅袅书香萦绕着大同,在阅读中浸染芬芳、阅尽“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