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明璇来说,记者是个充满挑战的职业,“很长一段时间都很迷茫,觉得自己不适合,胜任不了。”在外人看来,新闻传播学本硕出身的她专业对口、能力强,是名优秀的新闻记者。“刚入行时听到这样的评价不免心里发虚,我自己心里清楚,离‘优秀’差得远呢,甚至可以说是很远。”
很少有人知道,读大学时李明璇曾转过专业,因为对从事这个职业没有信心,也缺失兴趣。但兜兜转转也好,命中注定也罢,最终还是入了行,记者一干7年。“我认为这是无数个阴差阳错背后的必然选择,既然来了,就得干好,让不适合变成适合。”
对记者这个职业的理解,她完全是从工作中一点点干着摸索出来的,边学、边写、边观察、边体会。有老记者带着,自己也得下功夫钻研。回忆起刚进报社做见习记者的时候,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她先从各大报刊官网找来同类文章进行学习参考,定下文章方向和框架后,才有的放矢地进行采访。不同于其他部室记者深耕某一领域,做时政记者涉猎范围更广。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当前经济形势和近期政策利好、市里培育发展的主导产业、亟须改革的重点领域、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只有我自己了解了、弄懂了,才能讲明白、写清楚,得为信息的传递与受众的接收负责。”有时候仅为确保一个词语使用得贴切,李明璇会花很多时间翻阅资料,看专著、查论文。在她看来,一句话是否为专业的表述和最新的提法非常重要。“我不觉得麻烦,准确是新闻语言的核心,文章写出来不能露怯,更不能误导别人。”
选择见证和记录是一种修行。当记者后,李明璇觉得挺辛苦,但也很满足。工作后,她遇到很多不同的人,听到很多不同的故事,拥有很多宝贵的经历。“它不断拓宽着我的视野,很多‘在场’的时刻让我深受感动,也备受启发。我渴望成为这个社会的观察家、记录者,尽可能地描绘事件的全知轮廓,倾听世界上各种声音。”见证的力量使人坚毅,而肩负见证使命的记者们行稳致远,李明璇时刻预备着,也一直在前行。 本报记者 韩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