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倚“特”向“优”绘新景

□ 本报记者 苑捷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日前,“沿着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看大同”采访小分队走进阳高县。一下高速公路,放眼望去,只见沉寂了一个冬天的田地,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旋耕机、播种机、四轮车往来穿梭,绘出一幅幅生机勃勃的农业生产画卷。

  “你们看,那就是华联现代农业产业园,规模够大吧!”出高速口没走5分钟,和记者同行的阳高县交通局副局长李宝明隔着车窗玻璃,让记者朝东北方向望去。只见一栋栋日光温室整齐排列,一座座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这是‘博洋9号’甜瓜,春节期间每斤售价高达30元,产品供不应求。”华联农业发展(阳高)有限责任公司经理田秋立手托刚刚成熟的甜瓜自豪地说。位于阳高县城南5公里处的华联现代农业产业园占地2417亩,目前已完成投资2亿元,建成了4种不同类型的日光温室和一个物流园区。

  “听说阳高县正在打造高端食用菌基地,示范种植的金耳、松茸等市场畅销,咱们能去看看吗?”记者问道。

  “走,我带你们到大白登镇大泉山村参观一下那里的林下经济。”李宝明回答道。

  车行20多分钟,采访小分队来到食用菌种植基地。“我们在大泉山村经济林中先行试种了50亩松茸,年产量预计可达5万公斤,产值可达80万元。”基地技术人员对记者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去年,阳高县相继打造了大泉山、臻雁阳、羊肚菌等知名绿色蔬菜商标和颐品阳高公共品牌10余个,先后签约落地圣阳现代科技农业产业示范园、华联现代农业产业园电商中心等8个涉农项目,助推全县特色产业提档升级。

  在全市大力发展渔业产业的机遇下,阳高县罗文皂镇鱼菜共生循环农业项目应运而生,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把水产养殖与蔬菜生产结合起来,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

  “美丽守口堡在等你!”从阳高县罗文皂镇出来,沿着长城一号旅游公路西行,一条条醒目的宣传标语格外引人注目。

  守口堡村既有雄伟的长城,又有致富的杏林。每年4月,漫山的杏花竞相开放,引得游客慕名而来,每年杏花节期间景区接待游客总量近10万人次。

  从种庄稼到“种风景”。在美丽的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两侧,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雄壮的长城美景,同时也能够感受到阳高“特”“优”农业的独特魅力。如今,阳高县农旅融合“多点开花”,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一幅幅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图景正徐徐展开。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广告
   第05版:综合
   第06版:大同日报创刊75周年
   第08版:地产
习近平同马克龙出席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闭幕式并致辞
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会谈
科技金融助推科创型企业“加速跑”
我市7家开发区全部达到优秀等次
市供销社首季各项工作实现“开门红”
图片新闻
倚“特”向“优”绘新景
本市将肝豆状核变性纳入门诊慢特病保障范围
农旅融合天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