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2日,中国工合国际华北联络处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实践活动,组织20多名委员和“工合之友”赴大同市灵丘县杨庄村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旧址进行研学考察,纪念国际友人白求恩逝世84周年。
初冬时节,虽然刚刚经历过寒流来袭,但这一天艳阳高照,天气乍寒还暖。我们从大同市区出发到灵丘,一路向东,向东,迎着灿烂的阳光。高速公路车辆稀少,宽阔敞亮,蓝天白云一览无余,极目远方,青山如黛。
我对白求恩敬仰久矣。“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撰写的《纪念白求恩》里的这些话,在我的心里有着深深的烙印。
白求恩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灵丘县杨庄村是“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的诞生地,他在这里工作战斗了103天,留下了许多感人故事。杨庄村位于太行山脉的深处,村庄的山路盘盘绕绕,层层叠叠;房舍高高低低,错错落落。整个村庄都在半山坡上,一派古朴的山村风貌。时令刚刚入冬,沿路所看到的树木已经没有绿意,但枯枝伸展,迎接蓝天白云。南望山顶,一帘瀑布跌落山沟,壮观引人。这是村里发展旅游产业专门打造的一处山顶飞流景观,为村庄增添了一幅生动壮丽的风景。
进到村里,村庄中心迎面矗立着一尊白求恩的塑像,精神抖擞的形象,让我们肃然起敬。我们沿山村的街路攀爬迂回,曲折前行,走进了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旧址,参观了白求恩纪念馆,白求恩办公和休息的屋舍,白求恩为战士和群众手术的医疗室……每一间展室,分别陈列着当时所用的简陋的医疗、生活和工作物品,以及白求恩事迹展板和他正在为伤员做手术的情景雕像。我们在他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追寻他的足迹,聆听和走访他的事迹。听着讲解,看着现实,我们无不为之感叹,无不为之感动,那是多么艰苦的环境,多么简朴的生活,多么落后的条件,而白求恩却又是那样地奉献着。我们参观学习、研学考察的全程,由灵丘县特聘专家刘媛女士做向导,为我们做较为全面的白求恩在灵丘的事迹解说,她的讲述深情而动情。她说,白求恩“以手术刀为武器”,以精益求精的医术和高尚医德,舍身忘己,救死扶伤,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亲手创办了特种外科医院,救治伤员和群众上千名,开展手术700余例,深受根据地军民的敬佩和爱戴。
在白求恩特种医院的医疗手术室里,我们看到一个形状像“驴驮子”的木制桥形架子,刘媛老师介绍说,这是白求恩根据野战救护需要亲自设计制作的用于战场前沿紧急手术救护的医疗设备,他将它命名为“卢沟桥”。这是白求恩在杨庄村期间,细心观察并模仿农民的“驴驮子”而研制的新装具。“卢沟桥”一头装药品,一头装器械,驮在马背上,随战场移动。用时,把“卢沟桥”搬下打开,拿出东西。不一会,手术台、换药台、器械筒、药品等一一就绪,简易手术室迅速建立并能立即展开救治。用毕,再把“卢沟桥”驮到马背上。白求恩说,当一名好医生不仅要技术好,还要时刻准备上前线。他来到中国,了解到战场的紧迫形势,总是要求“尽快安排我上前线去”。他有一句名言:“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这是多么无私无畏而勇往直前的奉献精神啊!
我们走上了一座石桥,桥头上写着三个鲜艳的朱红大字“友谊桥”。村民们说,这里曾经是白求恩和村民们搭建的一座小木桥。当年,杨庄村住满了八路军的伤病员,而村里40多户人家分居在两边的山坡上,来来往往都得跨过一条河沟。一天,白求恩领着翻译和一名卫生员去查病房。这天,刮着北风,下着雪,天很冷。过河沟的时候,卫生员一不留心,“扑通”摔了一跤。扶起卫生员,白求恩问他:“天冻地滑,伤员能过去吗?”“平时伤员过河沟也很困难。”白求恩皱起了眉头,他向四周看了看,问翻译:“能找到木板吗?”这时正好有一位村里的民兵走过来,问:“要木板干啥?”白求恩指着河沟说:“每天有很多伤员要从这里走过,这里应该架座桥。”民兵听说要用木板架桥,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家有,我去拿。”白求恩高兴地转身对卫生员嘱咐了一番,让他和民兵一起去了。等查完病房回来,已经风停雪住。来到河沟边,卫生员正和十多个年轻力壮的老乡忙活着架桥。白求恩笑呵呵地把出诊包放到一边,和大家一起干了起来。人越来越多,大家搬的搬、抬的抬、垒的垒、搭的搭,小半天的工夫,一座简易的木桥就架好了。白求恩在桥上来来回回走了好几趟,感到很结实,满意地笑了。为表纪念,新中国成立后在原地修建了这座石桥,命名为“友谊桥”。
走在杨庄村,主要街道的墙上遍布关于白求恩的故事和晋察冀边区军民抗日行动的文字介绍和图画展示。目前,杨庄村已是“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次研学考察之后,工合国际华北联络处要大力辅助该村打造富有特色的红色旅游景点,申报“国际主义教育基地”。
大半天的研学考察结束了,初冬的天气依然晴好,天空高远,山色空蒙,远望大地一片光明。飞奔的汽车载着我们踏上归程,坐在车里,大家还沉浸在白求恩事迹和精神的鼓舞之中,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议论着,交流着,回味着……回到家里,我从书柜里拿出《毛泽东选集》,再次阅读了《纪念白求恩》。意犹未尽,又打开电脑,在网上查找了关于白求恩的生平——诺尔曼·白求恩,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生。32岁时就已是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成员,曾当选为美洲胸外科协会执委,发明和改进了多种外科手术器械。曾在西班牙当战地志愿者,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战争,1939年10月在手术中被细菌感染,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终年49岁。
白求恩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