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文物保护与科技成果的“双向奔赴”

——云冈研究院2024年度山西省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侧记
市第一职中参加活动同学合影

  本报记者  赵小霞

  为进一步展示云冈石窟文物保护成果,树立青少年文化科技创新意识,云冈研究院石窟寺保护与传承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云冈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围绕2024年度山西省科技活动周开展了系列活动。

  活动中,石窟寺保护与传承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对外免费开放,针对中小学生开展了三场线下参观+线上直播活动。来自大同市实验小学学生通过参观感悟石窟艺术价值,体验石窟数字科技创新保护技术;来自大同市第一高级职业中学的学生通过参观云冈石窟,学习到中国传统字画和壁画修复工艺;来自大同大成中学学生通过参观了解了云冈石窟历史,感受到云冈石窟科技保护成果。活动以小讲堂和参观相结合的形式展开,在放映厅观看云冈石窟十分钟宣传视频,了解云冈石窟的开凿史。参观院史馆,了解云冈石窟的发展史;通过参观云冈石窟第3、5、9、20窟,了解石窟文化艺术。

  5月29日下午,微风伴着小雨,轻柔地洒落在大树上、花草上、大佛上、小路上,大同市第一高级职业中学的30名高一学生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云冈石窟。对于云冈石窟,他们一点也不陌生,他们是学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其中有17名学生还是通过学校选拔、云冈石窟考核并培训的讲解员,他们大都不是第一次来云冈石窟,但心情依旧难以平静,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们纷纷表示,每次来云冈石窟都有不同的感受。冯彦青说:“当我走进第3窟,伴着小雨看着大佛听着讲解老师的讲解时,闭上眼的瞬间仿佛听到了北魏时期凿山开石的斧凿声声,那么悦耳动听。”朱文婧说,“我被云冈石窟的大气和壮观震撼了。当我看到悬崖峭壁上布满大小不一的洞窟,洞窟里精雕细琢的佛像,栩栩如生的壁画,都给我一种神圣、庄严的感觉。”

  市第一高级职业中学带队梁老师说:“学校与云冈石窟一直都有紧密合作,感谢云冈研究院在科技活动中邀请学生来参观学习,这不仅使学生们得到学习和锻炼,也有助于他们未来的职业规划,我能感受到学生们在不断学习和讲解中,对云冈文化会了解得越来越深,讲得也会越来越好了,学生们在云冈石窟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学有所用。”紧跟学生们的参观步伐,走进每个洞窟,记者看到学生们仰头环绕四周,嘴里发出惊叹声,用他们探寻眼神凝视一处处佛国世界,打开一扇扇未知的大门。

  随后,高级职业中学学生走进字画修复中心,解华老师现场演示清洗字画的过程,让学生们了解到古旧字画的修复过程,桌上放的是1914年的一张古旧字画作品,由于纸质、环境、保存方式等原因,这幅作品已经有褶皱断裂污渍了,把字画背面朝上放在桌面,铺一层化纤纸覆盖保护字画,再用刷子蘸取90度左右的开水垂直按压纸面,再用白毛巾吸干水渍,反复操作2到3次,在操作的过程中,解华介绍了纸张的发展史,宣纸的制作过程经过千锤百炼,因此有“纸寿千年”的美誉,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字画修复过程也了解了纸张文化。

  走进壁画修复中心,五名修复师正低头伏案认真地工作,有的在拼接小块壁画,有的在给拼接好的壁画进行表面渗透加固。戴宇翔老师给学生们一一介绍了中国传统壁画的修复过程,这里大多是墓葬壁画,在抢救揭取时有的已坍塌成小块,有的已经风化斑驳,壁画修复类似拼图,主要是依靠每一块的茬口来拼接,看着放在框里的碎块,感叹壁画修复师的认真和耐心,其次还介绍了各种修复工具和修复颜料等。戴宇翔老师说:“文物修复让文物新生,不仅增加人们的文化认同,更增加文化自信。”参观了字画和壁画修复后,学生们也表达了不同的感想,李叶霞说:“原来这些字画和壁画需要文保人员一点一点地复原,才能变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样子,这真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啊。”朱雨华说:“我们沉浸式体验了壁画修复实操课程,亲自动手对壁画进行了修复、清理、拼对和粘接等复原操作。在体验中,我感受到壁画修复的艰难和复杂,更加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云冈研究院依靠科技创新,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为抓手,围绕重点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通过跨行业跨学科联合攻关,使云冈石窟文物事业在考古、保护、展示、利用与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当文物保护遇上高科技,云冈石窟便多了一道“护身符”,云冈文化才能更好地赓续传承。

 
     标题导航
~~~本报记者 赵小霞
~~~——云冈研究院2024年度山西省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侧记
~~~——一对跨国夫妻的云冈之旅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走近平城
   第06版:专题
   第07版:理论
   第08版:走进云冈
“数字云冈”闪耀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文物保护与科技成果的“双向奔赴”
文明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