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我与《大同日报》的情缘

戴承国

  我第一次接触《大同日报》,还是上小学时。至今我仍然清晰地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某个清晨,年少的我从父亲手中接过这份报纸时的情景。父亲说:“儿子,你不是想写好作文吗?爸爸没什么文化,教不了你,以后你就从报纸上学习吧。这上面什么都有。”从此,《大同日报》成了我学写作文的好帮手。老师每布置一篇作文,我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从这份报纸中寻找相关素材。

  到了中学阶段,我越来越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于是开始浏览和阅读《大同日报》的所有版面。那时的资讯远没有如今这般便捷发达,可以在手机和互联网上随时随地看报。在阅读《大同日报》的过程中,我仿佛走过了千山万水,领略到世间的百态人生。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大同日报》上的那些激荡人心的励志故事和深入浅出的理性分析,总能给我力量和启示。

  就这样,在《大同日报》陪伴下,我逐渐从一个稚嫩的学生成长为一名国有企业一线技术工人,它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也丰富了我的知识,更激发了我对生活的思考。同时,我始终关注着它的变化和进步,对它的与时俱进和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由衷感到高兴。我与这份报纸一路同行,共同见证了岁月的流转与变迁,它不仅仅是时代的记录者,更是我成长的见证者和内心的共鸣者。《大同日报》以其严谨的态度和翔实的报道,深深地吸引了我,那种直抵人心的力量,让我对其产生了无尽的敬意和信任。

  读得多了,内心深处自然会萌生出写的念头。可是我开始很忐忑,写了好几篇也不敢对外投稿,生怕写出的稿件难以达到《大同日报》的录用标准。直到2017年的秋天,我终于鼓起勇气,向《大同日报》投出了自己的第一篇作品——一篇关于小雨的随笔《丝雨无声》。当11月6日的《大同日报》摆在我面前时,我万分激动。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了分享和交流的快乐,也坚定了我继续写作的决心。

  自那以后,就像一道光照进来,点燃了我写作的激情。我深知,要想在《大同日报》上持续发表文章,仅凭一腔热情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磨砺。于是,我与《大同日报》更加“亲近”,从阅读中体会和感悟写作的“门道”,汲取各种文学作品的精华,学习大咖们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我沉醉在《大同日报》博大精深的文字世界里,感受着每一篇美文佳作所蕴含的智慧和力量,从中吸收提高写作水平的“养分”。同时,我更加留意身边的生活,通过用心观察和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用文字生动地描绘那些感人的场景。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与思考,我陆续写出了多篇文稿。每一次提笔,我都仿佛与自己对话,通过文字去探寻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悟,每篇文章都是我真实情感的流露,表达的都是我对生活和这个世界的理解。其后,随着《我和小舅》《酒如诗》等几篇散文相继在《大同日报》发表,我写作的自信心与日俱增。这些作品或许并不完美,却是我从一名读者向一名投稿人转变的见证。时至今日,这份报纸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当捧读《大同日报》,时常会想起那些与它一起走过的日子。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专题
   第07版:文旅
   第08版:公告
左云县首届儿童诗歌创作研讨会举行
讲好导游故事 传承中华文化
纯手工全浮雕大型铜火锅“九龙奋月”交付使用
“连环画里的童年记忆展”开展
我与《大同日报》的情缘
看见大同 憧憬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