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当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建筑构件,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瓦当的运用。平城,作为北魏的都城,从公元398年北魏道武帝迁都至此,“建宗庙、立社稷”,到公元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河南洛阳近一百年中,曾在平城筑有大规模的建筑群。北魏平城时代遗址出土的瓦当,展现出北魏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样貌,特别是佛教的传入和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使瓦当带有明显宗教色彩和民族文化特征。
莲花作为装饰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在青铜器物上。在战国时期,莲花纹瓦当已见雏形,但由于地区有限,仅是植物花朵的一种表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对莲花品格的高度概括,在北魏年间,佛教文化得到了大力弘扬,作为佛诞生之物的象征,作为圣洁的象征,莲花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于是,莲花纹瓦当开始在全国盛行。
莲花纹瓦当,2010年出土于云冈石窟窟顶一区北魏佛教寺院遗址,为灰陶质地。当心饰一大乳丁,乳丁外装饰一周圆圈弦纹,复瓣莲花肥硕隆起,边轮宽大凸起。造型简洁、雅致。莲花纹不仅仅局限于作为瓦当的装饰,在云冈石窟的窟顶、门楣处也可看到。
北魏时期,是佛教传入中原后发展的第一个兴盛时期,带有宗教色彩的瓦当“莲花纹瓦当”、“莲花化生童子瓦当”盛行于此时,佛教装饰纹样在北魏宗教建筑中得到运用。平城瓦当的多样性,为后世的宋辽金以及明清时期的瓦当样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通过瓦当将文字与图案进行生动的呈现,展现了传统建筑的智慧和美学,折射出当时人民对国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云冈石窟博物馆 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