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座城市而言,人才是发展的重要根基。
在大同,有这样一群杰出人才,他们凭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与卓越的专业能力,在医疗、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大显身手,以各自的方式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让我们走进他们的故事,一同感受人才与家乡发展的紧密交织……
侯志飞:情系家乡,奉献医疗事业
“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对城市发展和百姓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城市发展的助推器,也是百姓生活的坚实保障。作为医学工作者,我们的每一个诊断、每一项治疗、每一次用药,都容不得丝毫马虎与懈怠。”6月3日,记者在市五医院采访了刚结束手术的侯志飞博士。
“90后”侯志飞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博士研究生,有着耀眼学历的他于2023年7月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大同,在市五医院呼吸科开启了职业生涯。
在工作岗位上,他充分发挥专长,以精湛的医术为患者排忧解难。无论是面对间质性肺病的复杂诊断,还是肺结节、肺癌早期发现的挑战,他都能从容应对,展现出卓越的专业素养。“仅仅认真对待患者还不够,只有提升整个团队的专业素养,才能真正提高医疗水平。”每个月侯志飞都会在科室开展科研讲座,加强与同事间的学术交流,将所学所悟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他希望团队成员都能不断进步,更好地服务患者。
“呼吸科经常能接触到重症患者,每当看到同事们夜以继日地工作,争分夺秒地救治病人时,我就更加确认了自己选择回到家乡、选择医生这个职业的正确性。”侯志飞见证了一线工作者的艰辛与不易,他说:“希望更多学子回到家乡,为家乡各行各业发展努力拼搏。”
吴文静:从学术殿堂到投身家乡建设
“审计工作容不得一丝马虎,我们要对每一个数据负责。”6月4日,记者采访了市审计局的吴文静博士。2023年8月,刚从中国科学院大学毕业的她毅然回到家乡大同,投身审计工作。“求学经历让我学会了严谨,无论对待哪项工作,都要保持一丝不苟的态度。”
在审计岗位上,吴文静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细致的思维方式迅速成为新生力量。她对待每个审计项目都如同重要的科研任务,仔细钻研、精心分析,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谈及下一步工作,吴文静说:“我是审计战线的新人,踏踏实实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是现在最应该做的。”
“我觉得我们应该不断探索更好的方式,让审计工作能更好地服务城市建设。”吴文静深知审计工作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她发挥自己的专长不断为单位发展出谋划策。她积极推动审计方法的创新与改进,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审计结果的价值。她的努力不仅助力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更为城市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
黄炎彬:用青春书写航空教育与低空经济发展新篇章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不仅是我市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面,更是一条具有高度延展性的全新产业链。”6月5日,记者采访了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黄炎彬。“希望能把学到的知识回馈家乡,为大同的教育事业和民用航空事业及低空经济发展作贡献。”
黄炎彬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于低空经济,他有着清晰的认识:“这是大同市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我们必须抓住。”今年刚毕业的他,还没有正式授课,对于未来的教学,他计划满满。“我打算将课程设计得生动有趣一点,将复杂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比如,在讲授空气动力学原理时,可以结合大同的地理和气候特点,分析飞机在不同气流中的飞行特性。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黄炎彬说。
除此之外,黄炎彬还积极参与学校的科研项目,他所在的团队已设计出一款适用于山地搜索救援的无人机,这款无人机具有高效、精准的搜索定位功能,能够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快速找到失踪人员或物资。他们计划在今年下半年进行实地演练,以验证无人机的实际性能和效果。“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也至关重要。下一步,我会持续关注家乡的发展,积极参与各类合作项目,为推动家乡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贡献智慧和力量。”
以人才之力铸大同之光
全力延揽四海之英才,倾力构筑才聚之高地。去年以来,我市在深化省校合作、完善政策体系、创新引才方式等方面多维发力,制定《大同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人才激励十六条措施(试行)》《大同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创优人才生态十六条措施(试行)》,构建涵盖引进、认定、服务、培养、使用、奖励等环节的人才政策体系,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优秀人才纷至沓来。他们与城市相互成就,共同书写着大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人才高度决定城市高度,人才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能。我市将继续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聚天下英才、广开进贤之路,不断构建人才集聚和人人尽展其才的引才用才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