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关键一招”注入发展新动能 “改革之城”焕发勃勃新生机

  本报通讯员 常占库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紧跟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发挥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作用,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全面发力推进各领域改革,攻坚克难完成了一系列艰巨任务,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大同篇章积蓄了不断向前的强大能量和不竭动力,让大同这座“改革之城”焕发出勃勃生机。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改革整体谋划,坚定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勇气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持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确定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负责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紧跟党中央的部署安排,在2018年的党政机构改革中,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负责全市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党政机构改革以来,市委深改委把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共召开39次深改委会议,推动实施市级重点改革任务233大项,督导推进县区重点改革任务500余项,审议并通过了《中共大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工作规则》《中共大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专项小组工作规则》《中共大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等重要改革文件192个,审议出台了《大同市“十四五”转型综改规划》《大同市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大同市国资国企“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重要规划和重要方案200余个,形成了《大同市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细则》《大同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实施细则》《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办法》《大同市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等800多项重要改革机制和制度,充分体现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协调各方力量形成了推进改革的合力,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做到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民生“小事”也是改革“大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坚持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成效接受人民的检验,持续提升民生温度,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抓手,大力推动新高考、教科研、“县管校聘”等重点改革,实施高一师生共成长计划,稳步推进普通高中选科走班制;建立骨干教师梯次培养机制,吸引和激励优秀人才充实到城乡教育岗位;(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持续巩固提升多层次办学体系。聚焦医保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医保省级统筹,医保基金激励约束作用得到发挥;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推行县级医疗集团“六统一”管理机制,远程门诊协助群众在“居家炕头、田间地头”解决就医难题;高标准推动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国家试点建设和县级医疗按人头打包付费试点改革,“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步得到解决。聚焦多层次社会保障和城乡就业,企业养老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逐年深入。优先保障大学生、复转军人、“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5.5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025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跟时代步伐,突出以改革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转型“四步走”战略目标,围绕“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战略,以改革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不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切实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和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完成了大同热力与北京热力、市供水公司与永定河流域投资公司等的战略重组。对市属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将原来的33家市属国有企业“瘦身”为“1+3+9”架构的13家国有企业,并落实150项国企改革深化提升任务,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出台优化服务民营经济机制,坚持民企与国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积极消除各类隐性壁垒,每年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会议,重奖优秀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提振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发展信心。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按照中央和省相关改革政策实施的时序要求,合理划分市县政府财政事权支出责任,逐步形成合理授权、依法规范、运转高效的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模式。聚焦科技(先进制造业)、能源、农业、文旅消费“四大赛道”,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建设“3+1+N”区域类综合性中试基地,落地高速飞车省级试验室,打造晋创谷·大同创新驱动平台,引进秦淮、中联、京东、抖音等算力企业,全市在用、在建数据中心规划总投资442亿元,服务器规模超350万台。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10个县区、99个乡镇实现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和信息化管理。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10家发电企业纳入全国碳市场配额管理,国家增量配电改革试点大同入列4个。3个2×100万千瓦“上大压小”火电项目、大怀线特高压外送电工程稳步推进,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开工建设;抽水蓄能、化学储能、重力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多业态布局,国网时代和中鑫电联首期储能项目投入商运、填补了全省空白,天镇县成功申报山西高温地热开发利用中试基地。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大同国际陆港开关运营,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持续深入推进,航空口岸对外开放,大张客专开通、大西高铁全线贯通,大同走进高铁时代。复制推广自由贸易区经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对外贸易,进出口市场扩展到六大洲6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进出口自营权的企业达到375家。

  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文化自信,健全完善文化管理经营机制

  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推动文化建设守正创新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国有院团改革,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实施古城高质量发展改革、云冈研究院管理运营及机制改革、恒山体制机制重塑性改革,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规范管理运营,推动做强业态和做优生态双向发力。整合新闻媒体资源,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新闻发布制度化,“看大同”手机客户端投入运行,新型媒介运用机制逐步形成。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建立健全城区改建、土地成片开发中,先行组织文物、历史建筑资源调查保护前置机制,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建立健全土地出让或划拨考古调查、勘探保护前置机制。推进龙头景区梯次打造培育计划,推动云冈石窟龙头景区提质升级,推进北岳恒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26个所、1810个站全覆盖,8.1万名志愿者服务基层。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机制,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服务提供、队伍建设、资金保障,公共文化资源均衡配置,城市社区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同步推进,文化惠民项目服务与“三农”内容有机结合,城市对农村文化建设“结对子”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丰富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更加充分,涌现出《北魏长歌》《河清海晏》等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文化产品。

  健全国土资源和生态保护体制机制,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大同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要求,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也是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现实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努力建设美丽大同。在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方面,完成并获批《大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进一步强化了国土空间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总体格局,提高国土空间安全韧性。在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方面,编制完成大同市“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并运用。建立大同、乌兰察布、张家口环境监测、环境执法、跨界污染案件查处联防联控机制,推动乌大张区域环境联合执法形成长效机制。在推动重点改革和试点改革方面,入选全国第一批7个市级水网先导区名单,实施现代水网国家试点改革,谋划推进“三横四纵、五库连通”总投资350.9亿元的现代水网建设,初步形成“1+10”水网规划体系。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为契机,摩天岭长城保护和左云县古城保护项目纳入全省《2022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保护清单》。开展桑干河水权试点改革,推动桑干河流域水权交易。持续开展引黄放桑和册田水库向下游北京输水工作,其中2023年向永定河生态补水3.5亿立方米,2024年预计补水3.25亿立方米,为永定河改善水质、充盈水量作出积极贡献。

  提升科学施策和法治建设水平,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健全基层治理和应急监管长效机制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改革与法治相统一,着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夯实法治德治自治相辅相成的治理基础,推动治理能力与治理效能相协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以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为目标,确立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方向,投入运用全科网格,共划分4563个网格,实现网格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建立12345市民热线接诉即办机制,并对12345热线为民服务平台进行智能升级,热线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大幅提升,服务成效在全省12345热线服务排名第一。以建立健全应急安全常态化长效化防控机制为着力点,深入实施消防领域改革,组建完成森林草原消防专业队,建强地震、水域、化工三支专业队伍,建立多部门一体化联勤联动机制,推动智慧消防纳入数字政府智慧应急建设体系一体化建设。坚持“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相结合,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着力强化煤矿和非煤矿山、消防、城镇燃气、建筑工地、道路交通、文化旅游以及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全面提升防汛救灾应急监测预警联动能力。

  改革者进,创新者强。进入新时代新阶段,我市将高举改革大旗,传承“改革之城”的基因,切实坚定“深入改”的信心、增强“主动改”的自觉,不断把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只争朝夕、久久为功,力争早日实现“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综合
   第06版:要闻
   第07版:文旅
   第08版:画刊
任希杰赴集大原高铁项目现场办公
避暑消夏季 “露营风”正劲
孟维君出席第六届“中国创翼”大赛 大同市晋级国赛和省赛获奖代表座谈会
对口升学第一批本科院校录取分数线划定
“关键一招”注入发展新动能 “改革之城”焕发勃勃新生机
云冈国际机场主要指标实现“双过半”
社保知识问答
图片新闻
市工信局清廉护航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