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澄澈、绿意葱茏、碧水盈波……盛夏时节,沐浴着清凉夏都的清风,不论是行走在城市中心,还是漫步于田野郊外,举目四望,皆是一幅多彩怡人的生态画卷。
这样蓝、绿、清交织的美景,对于地处塞北的大同来说,得来尤为不易。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使千年古都展新颜,实现从“煤都黑”到“大同蓝”的转变。如今,“大同蓝”这一亮丽名片已“唱响”全国,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守护蓝天白云 提升幸福指数
“大同空气好,每天早上起来跑跑步很惬意。”杨世磊是土生土长的大同人,热爱运动的他感叹道,大同的天总是很蓝,街上绿树环绕,晨练时看到这样的美景,一整天下来都感觉心情很舒畅。
良好的生态环境正在不断提升着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蓝天白云已是大同良好生态环境最直观的表现。据了解,今年1至5月,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18,二级以上优良天数127天,优良天数达标率83.6%,均排名全省第一,我市蓝天白云持续“在线”。
数字背后,沁透着市委、市政府力兴环保的决心,彰显着市生态环境局等众多部门全力付出的努力。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城市扬尘专项整治和臭氧污染治理攻坚行动,组织召开采暖季大气污染治理推进会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推进会,谋划实施了一批电力行业深度治理、产业集群整治、锅炉综合治理、扬尘管控、清洁取暖改造、餐饮油烟治理等项目措施,并快速推进东郊污水处理厂搬迁PPP项目、西郊污水处理厂扩容新厂PPP项目等。
通过一场场污染防治攻坚“硬仗”,打好“蓝天保卫战”的阶段性成果更加明显:截至目前,我市已全部完成8家燃煤电厂791万千瓦发电机组的深度治理;灵丘县富锰渣产业集群升级改造任务涉及到的17家工业企业目前已完成超低排放12家,正在治理的3家,长期停产2家;东郊污水处理厂搬迁PPP项目、西郊污水处理厂扩容新厂PPP项目主体工程均已全部完工,设备安装完成了95%,厂外管网完成98%……
走进晋控电力塔山发电公司,笔直宽敞的风光大道两旁,绿树成荫、百花齐放,太阳能电板同风力发电并用的路灯整齐划一地排列在路边,清晰勾勒出企业文化理念一条路。干净整洁的厂区,高耸入云的大烟囱冒出的如同白云般的蒸汽,与蓝天白云交汇在一起……为了打造绿色塔电,该公司近年来全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先后完成凝结泵变频改造、烟气调质、CEMS烟气在线监测系统、国内首台全国产化行星变频调速装置等8项重大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节能减排、降耗低碳成效显著。
多年来,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精准施策,合力攻坚,助推全市空气质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20年以来,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优良天数比例”两项指标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一,连续4年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如今,大同市民有了新的生活习惯:头顶朗朗晴空,沐浴徐徐清风,驻足蓝天下拍摄照片、录制视频,发至各新媒体平台,满怀欣喜地与天南海北的好友分享这一份赏心悦目的“大同蓝”。
厚植最美生态 绿染城市乡村
从城镇到乡村,从学校到工厂,从街道到小巷,从游园到广场……7月的云中大地生机勃勃、活力涌动、绿意盎然,处处风光宜人。山川更绿,家园更美,这是全市上下坚持不懈、驰而不息推进国土绿化行动的有力见证,是百姓身边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民生福祉”“绿色福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造林绿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撸起袖子加油干。”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山上治本、身边增绿、林业增效”的总思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深做实林长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持续夯实绿色根基,筑牢生态屏障,全市绿色总量不断增加,绿化结构不断优化,生态底色愈发亮丽。
我市通过建设小微绿地、口袋公园、道路绿化、提档升级、增设公园便民服务设施、推进社会绿化,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管理,不断提升城市品质,让人民群众共享幸福美好生活。2023年,全市新增绿地面积110.5万平方米,其中市本级新增绿化面积92.19万平方米,县区新增绿化面积18.31万平方米;新增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57个,其中市本级新增43个,县区新增14个;新增绿道22.5千米。截至2023年底,我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4.37%,绿地率为40.9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5.38平方米。
蓝天白云常作客,绿水青山入画来。盛夏时节,走进塞北左云,天变得更蓝了,大地变得更美了,山川变得更绿了,满眼都是欣欣向荣的生态美景。截至目前,该县拥有林地面积95.4万亩,草地面积25.2万亩,森林覆盖率27.95%,林草覆盖率49.27%,位列全市榜首。生态立县,植树不辍,护绿不懈,成就了左云发展之本。如今的左云,宛若一座规模宏大的生态公园。愈来愈浓的绿,孕育着无限的生机……
“这几年咱村还真没少种树,你看这一出门就是绿荫荫的,空气也好了,心情也好了,大家伙儿每天早晨都出来健身。”天镇县马家皂乡龙池堡村村民王青激动地说。乡村绿化美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的乡村绿化美化工程让全市农民成为了真正的受益者。
据了解,去年我市在平城、新荣、云州、阳高、天镇、灵丘、广灵等7县区选取9个乡村开展森林乡村建设奖补项目,以乡村振兴为契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乡村公园绿地建设为点,以道路、河渠绿化为线,因地制宜开展庭院绿化,有效利用“四旁四地”等非规划林地,扎实开展村镇绿化活动,全年共计完成1300万株“四旁”植树任务,形成具有乡村特色的绿化景观。
只此青绿,久久为功。当前,全市上下以天地为背景,以树木为画笔,不断绘就城乡绿色生态画卷,为深入推进“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战略铺就最美底色。
护航河畅水清 绘就大美画卷
作为山西北大门,大同地处永定河和大清河流域上游,是京津冀的“水塔”,是京津冀水源涵养的重要区域和生态安全屏障。引黄入桑向永定河生态补水,开始于2017年,截至目前,已累计向永定河补水7亿多立方米,为推动永定河实现全年全线有水目标贡献了大同力量。
过去5年,引黄向永定河生态补水只有桑干河一条通道,2023年,市水务部门积极与水利部、海委多次沟通争取,引黄经御河、口泉河向桑干河生态补水被列入2023年秋季永定河水量调度计划。引黄经御河、口泉河向永定河生态补水实施后,水流可以滋润河床、拉通河槽、稳定河型、修复生态,使御河、桑干河200-600米宽的天然河道呈现连片水洼和自然湿地,河流水量水质、景观效果和生态环境质量都得到显著改善,推动沿河两岸人居环境逐年向好发展。
近年来,在常态实施生态补水的同时,我市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牢牢抓住国家永定河综合治理三年滚动计划和全省推进“两山七河”生态修复的政策机遇,以桑干河、大清河“两河”规划为设计蓝图,深化项目政策对接和工作衔接,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加大市级资金投入,与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深化合作,拓宽融资渠道,以投资主体一体化带动流域治理一体化,加快推动一批河道综合治理项目上马实施。
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32.47亿元,实施永定河治理项目20个,累计治理河道长度120多公里,治理后的河道防洪标准从不足20年一遇提高到了50—100年一遇。
随着生态补水的持续实施,桑干河、御河等重点河流主河槽水流潺潺、碧波荡漾,水道两旁是茂密的水草芦苇和连片的湿地沼泽,奇珍异鸟栖息觅食、追逐翱翔,绘就了一幅水城交融、人水和谐的生态美景,与享誉全国的“大同蓝”交相辉映,成为美丽大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市水务局局长乔正南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紧紧围绕“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和“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战略,加快推进市级水网先导区建设,以水资源配置网为牵引,带动防洪减灾网、生态河湖网、数字孪生网一体建设,常态化开展生态补水,逐步拓展引黄经御河、口泉河、十里河等补水通道,织密绿色生态水系网,保障一泓清水进北京,让河道恢复基流,让流域重现生机,让大同更加美丽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