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做好为基层减负的“加减法”

良 言

  针对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眼下我市正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通过强化要素保障、建立健全乡镇(街道)权责清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加减”措施,持续为基层减负松绑赋能,让基层党员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服务、抓发展。

  在当前的社会治理体系中,基层治理作为连接政府与群众的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多元化治理需求,令基层治理常常面临“小马拉大车”的困境,归根到底,缘于有限的治理资源和能力难以承受繁重的治理任务的矛盾。切实破解这一矛盾和问题,在注重人力财力物力向基层倾斜的同时,关键是要清理本不该由基层承担的职责任务,真正让基层减轻负担。

  要持续做好为基层减负松绑的“减法”。厘清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边界,明确基层该做什么工作、能办什么事情、应担什么责任,并在建立减负长效机制上下功夫,防止先“减”后“加”,做到常抓不懈,切实推动为基层减负各项措施落实见效。

  切实为基层减负,也要做好相关“加法”。既要通过人财物的倾斜,保证基层有资源办事,有能力办好该承担的事务;也要通过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强化精准考核,推动基层各方面工作增效。减负,不是减担当、减责任,为的是把基层干部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只有把为基层减负与激励担当作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为实干者撑腰、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

  新时代、新任务、新挑战,需要基层治理工作大踏步跟进和创新发展。在持续做好为基层减负的“加减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壮大基层一线治理力量的同时,我们也应提高群众的参与度,从群众中间找智慧,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治理模式和路径。为基层减负,终归体现在为群众办实事上。我们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解群众所思所盼,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不断将提升的基层治理水平和效能转化为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生动现实。

 
     标题导航
~~~
~~~——我市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我市引发热烈反响
~~~□ 本报记者 宋芳 通讯员 刘永春 刘兴叶
~~~良 言
央视今晚八时直播大同~~~
~~~
~~~——记大同市柔性引进专家侯生才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云冈副刊
   第04版:海报
习近平向新任越共 中央总书记苏林致贺电
强化监管引领 深耕“四大赛道”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田间地头忙生产 科学管理保增收
做好为基层减负的“加减法”
夜游古街 潮玩打卡
近千名田径爱好者体验“古都飞驰”
点亮大同胸外科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