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点亮大同胸外科的希望之光

——记大同市柔性引进专家侯生才

  □ 本报记者 郝雨

  在国药同煤总医院的手术室里,气氛紧张。一位肺癌重症患者躺在手术台上,必须切开心包处理血管才能完整切除肿瘤。侯生才教授目光坚定、有条不紊,他边操作边指导,数小时后,肿瘤成功切除。“这位患者先后在太原、北京求医问诊,都表示手术风险极大,后来听说侯教授在我们医院出诊,慕名前来,侯教授经过仔细分析,确定了最利于患者的治疗方案。”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该院心胸外科主任赵元生对记者说。

  侯生才教授曾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研究所胸外科主任、医疗副院长,同时也曾是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副会长、北京医师协会胸外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在肺癌、食道癌、纵膈肿瘤、肺减容及肺移植等普胸疾病诊疗方面拥有深厚的学术造诣。特别是针对现在社会上比较多的肺结节患者,早在2014年侯教授就在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对肺结节的诊断治疗及胸腔镜微创手术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认可。

  得益于大同市柔性引进人才政策,侯生才教授与同煤总医院开启了合作之旅。“如今,大同地区的老百姓仍然存在着一种传统的就医观念,不论大病、小病都要去大城市医院治疗才放心。其实患者大部分得的都是常见病、多发病,针对这类疾病现在大同市的三甲医院无论在硬件设备还是医疗技术与大城市的医院差距已经不大,在家门口治疗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省去了舟车劳顿、花‘冤枉钱’。如今,大同市各家医院根据自身特点都邀请了不少专家进行帮扶。比如在同煤总医院的很多专业,都有北京、上海、太原的专家长期帮扶,我们胸外科每周都有北京的专家出诊,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邀请相应的专家开展手术。”侯教授说。

  “我们常接触的疑难病例需要不同学科配合,构建强有力团队至关重要。曾有一位患者在北京做了两次胸部大手术,术后出现了支气管胸膜瘘,历时两年辗转北京多家医院,未能消除病痛。后来来到同煤总医院,经过多学科会诊确定了最佳手术治疗方案。”回忆起那次惊心动魄的手术,侯教授仍历历在目。在手术过程中,侯教授巧妙地为患者修补了瘘口,让患者重获了健康。

  在日常工作中,侯教授不仅治病救人,还致力于培养年轻医生。他常常带着年轻医生进行查房,每到一个病床前,都会结合实际病例,深入浅出地讲解诊断和治疗的要点。他还定期组织学术讨论,毫无保留地分享最新的学术成果和手术技巧。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同煤总医院胸外科医生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也让先进的医疗技术在大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侯教授的不懈努力下,同煤总医院胸外科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吸引了周边地区众多患者前来就诊。未来,侯教授将继续在大同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不断推动大同市胸外科领域的技术创新。他用专业知识和仁爱之心,为大同的患者带来了健康的曙光,为大同胸外科医疗事业描绘出了一幅绚丽美好的蓝图。

 
     标题导航
~~~
~~~——我市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我市引发热烈反响
~~~□ 本报记者 宋芳 通讯员 刘永春 刘兴叶
~~~良 言
央视今晚八时直播大同~~~
~~~
~~~——记大同市柔性引进专家侯生才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云冈副刊
   第04版:海报
习近平向新任越共 中央总书记苏林致贺电
强化监管引领 深耕“四大赛道”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田间地头忙生产 科学管理保增收
做好为基层减负的“加减法”
夜游古街 潮玩打卡
近千名田径爱好者体验“古都飞驰”
点亮大同胸外科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