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大泉山上唱新歌

李生明

  我的家乡在阳高,阳高有座大泉山。以大泉山为代表的家乡,给了我骨子里的自豪和荣光。退休后,有了大把的闲暇,自然少不得饱览家乡山水,触摸历史,感受变迁,体悟乡情。

  去守口堡正值“杏花节”举办之时,杏花如海,游人如潮。守口堡地处山西和内蒙古交界地带的山口,历经沧桑仍巍然屹立,是万里长城少有的“闪断边”。作为主体的明长城遗迹和东汉长城遗迹,相距不远。因“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特殊位置,在明代“九边重镇”之一的大同地区,这里自然是重兵防戍之地。守口堡现在的身份可是不一般,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所以成了阳高县的“眼睛珠”。“杏花节”的文艺节目令人眼花缭乱,我的一位亲属还领队表演传统节目,我默默地站在人群里观赏,并由此产生了像当年老舍先生一样的观感:“舞帕飞旋锦扇开,万人争看二人台。霸王鞭响春风起,花雨缤纷燕去来。”

  云门山就在眼前,来之前我做了点功课,还在手机上记下北魏时期地理名著《水经注》里的一段话:“《山海经》曰,雁门之水,出于雁门之山,雁出其间,在高柳北,高柳在代北,其山重峦叠巘,霞举云高,连山隐隐,东出辽塞。”县里的史志专家老郭说,唐代以前这里的山叫雁门山,后来叫成云门山。“土木堡之变”时,瓦剌军队的铁蹄就是从这里破关而入,导致明英宗朱祁镇被掠走一年多。直到“隆庆和议”之后,烽火狼烟熄灭,守口堡得以开放马市。我们边聊边漫步到沟边一块没有任何遗迹和标志的空地,老郭说这里就是当年的马市,再往北走,有一座刚刚建起来的水库。

  哦,黑水河,从上游的内蒙古丰镇远道而来,在这里被截住,我看到波光粼粼的一湾水面。从水库管理人员处获知:这是我国首座胶凝砂砾石试验坝水库,山西省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校核洪水标准500年一遇,能发挥工业供水、农业灌溉及防洪等综合作用。参观完水库,我们马不停蹄地游览附近的镇边堡段长城,这段长城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当年这里发生过明军与蒙古俺答汗十万铁骑的“鹁鸽峪血战”。走访、选景、拍照、伫思,留下一抹感性认识,便又赶往相邻不远的长城乡,这是万里长城沿线唯一以长城命名的乡镇,是县里的一个纯山区乡。年轻时我在村里当基干民兵,被抽调参加过县武装部组织的冬季集训,在山间演练投弹、射击,旧地重游,感慨良多。

  如今,性价比高、轻松自在的县域旅游时兴起来。那天,刚从国家机关退休的工合国际委员老许,带着放暑假的女儿等一行人来到大同,参观完云冈石窟后,邀我同去阳高游览。作为大同历史文化爱好者,我尽己所能为他们提供“素材”。阳高在秦汉时是代郡所辖的高柳,距今已有2300余年的置县史。秦汉时的代郡包括今天大同市东部、河北省蔚县怀安张北部分,还有相邻的内蒙古市县,是名副其实的边防要地。代郡郡治初设在河北蔚县的代王城,到东汉时迁到高柳城,位置就在阳高县城东郊的李官屯村。上世纪末,这里出土过汉代板瓦、条砖、筒瓦,还有不少生活用陶。陶片上的各种纹饰表明,当时生活在高柳的人们已经掌握了成熟的建筑技术。遗憾的是,我们走遍全村,在地面上没有发现任何遗迹,可三三两两坐在自家门前纳凉的村民们,还是和我们骄傲地交流着东汉初年代郡太守“四战高柳”的故事。老许并不扫兴,他常遇这种“不可能”,但仍然兴致盎然。于是转而沿着阳高通往天镇的县级公路,去追寻北魏立国决定性的“参合陂之战”遗址,此战拓跋珪消灭了北方强敌后燕国,为统一北中国、开启南北朝的历史奠定了基础。同样遗憾的是,无迹可寻。于是老许决定转往内蒙古凉城东北,那里是传说中“参合陂之战”的另一处遗迹地。在路经阳高县长城乡天桥村时,我建议顺便看一下“天桥战国窖藏货币”出土地。老许在央视看过与此相关的节目,他回忆说,1963年天桥村一位村民在村东北半里处挖出一堆“小铲子”,便以300元将这堆“废铜烂铁”卖给当地供销社,后来这批古钱币被确认是战国货币,引起全国轰动。老许的女儿临别时感慨道:想不到您的家乡这么有看头,这次来不及了,下次我要动员更多同学,将许家窑遗址、104℃的温泉等古今热点“鸿爪从头细细看”。

  大泉山曾经是我心头最绕不开的一个结。我参加工作的第一站就是大泉山公社,后来改为大白登镇。有一年我到北京出差时在王府井街头随意抽取到一本全国性水土保持宣传小册子,细读发现竟然没有毛主席曾经批示过的水土保持典型大泉山。接着在参观大寨、西沟、贾家庄等老典型的“二次创业”时,对家乡的大泉山渐生了“恨铁不成钢”的惋惜之情。2004年初,《大同日报》将我的《大泉山,何时再振雄风》一文刊发。6年后我喜获一份中央档案馆提供的毛主席批示影印件,连夜写出《从一篇文章的修改看毛主席的扎实文风——读<看,大泉山变了样子!>有感》,该报又配图刊发。之后我精心打磨的《文章百改见精神——研读毛主席修改文章的三页花脸稿有感》在一家央刊发表,另外在《党史文汇》等报刊还发表了多篇大泉山观感文章,加之各方面的舆论助推,催生了县里修建大泉山纪念馆的决心。前不久旧地重游,我看到多处山坡上郁郁葱葱,绿树成荫,毛主席当年所说的“花果山”吸引着国内外很多游人前来打卡。大泉山水土保持展览馆也在原来的基础上完成改陈布展重新开馆,着重还原历史,彰显上世纪50年代那种治山治水、久久为功的艰苦奋斗精神。当年,我担任村主任的几天后便在县里组织下赴大寨参观,对一首当红歌曲记忆犹新。当我再次登上凤凰山顶站在当年创业者纪念碑前,俯瞰四下如诗如画的绿色盛景,激情难抑,便纵情演绎一段自我改编的当年唱段:“我站在大泉山上,迎着朝阳放声歌唱。歌唱救星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公告
   第04版:云冈副刊
秋风有信
大泉山上唱新歌
远方的童年
水墨山峦
秋天的色彩
头头是道(寓言四则)
醉心酿酒事业数十载的黄道伟
大同工业·那些难忘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