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 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依托

灵丘县委党校教师 白岳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系统部署,其中“七个聚焦”之一就是关于文化建设目标: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中华民族创造了举世公认的灿烂文明和辉煌历史,几千年来华夏文明赓续绵延,历久弥新,不仅自身发展壮大熠熠生辉,同时也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今天也只有中国才是数千年来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发生过文化断层的国家。就像梁启超所说:“然彼四地者,其国亡,其文明与之俱亡。今试一游其墟,但有摩诃末遗裔铁骑蹂躏之迹,与高加索强族金粉歌舞之场耳。而我中华者,屹然独立,继继绳绳,增长光大,以迄今日。”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更是凝聚国家民族意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应对全球化竞争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是支撑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也是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向前发展的灵魂。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思想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历久弥新,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这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了前提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概括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六个方面。如今,我们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共同形成中华文明的强大思想基础,使中华文明光芒永续照耀。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创造性

  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绵绵五千年长盛不衰、亘古弥新,其内涵在于兼容并蓄和博采众长,其力量在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华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传统之中,体现了追求和平、和谐、包容、和而不同、天地合一的人类理想,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1.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

  中华文明强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不断融合了周边部落和少数民族文化而形成的华夏民族文明共同体。自秦始皇创建大一统秦王朝,车同轨书同文,构建了政治上统一的国家制度、文化上统一的语言文字以及各民族多样化的经济社会生活。此后,历经数个朝代的历史变迁,即使是少数民族政权都没有能够把自己的文化凌驾于儒家文化、汉文化之上。历来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在建立了政权之后,都会依然将儒家文化奉为治国的盛典,推崇孔孟之道,这也就使得汉文化和儒家文化在历经千年依然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古老中华文明注入新的活力。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逐渐走上一条自觉、自信、自强的文化建设道路。

  开放包容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中华文明兼容并包、厚德载物的强大包容性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演进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思想价值、民族融合、宗教信仰、社会礼俗、文化交融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铸就了中华文明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2.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

  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伟大民族,创新精神来源于中华民族强烈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历史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创新精神的民族,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这一百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增强了中国人民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自信,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赋予其时代性的内涵,大胆地吸收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经过融会贯通,形成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之巅的精神源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价值资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文化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发扬传统文化,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继续谱写新时代的灿烂文明。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走近平城
   第06版:特稿
   第07版:专题
   第08版:走进云冈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 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依托
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