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坚守乡村教育,她心如初

——记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刘娜
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刘娜用心辅导学生学习。 本报记者 戎禹仁摄

  本报记者  田雁

  刘娜是云州区倍加造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扎根乡村28年,把满腔热情献给了教育事业,把人生文章写在了偏远乡村,把无私的爱奉献给了农村的孩子们。

  1996年,刘娜从大同幼师毕业后毅然选择回乡执教,成了一名乡村教师。“我出生在农民家庭,成长的经历让我清楚地知道‘读书’对农村孩子意味着什么。既然选择回乡当老师,我就要当一名优秀的老师。”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刘娜便立誓潜心教育、默默奉献、孜孜耕耘,“让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是她追求的目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她自律的信条。

  28年来,她一直站在教育工作的最前沿,先后多次获得县(区)、市级“云州好老师”“最美教师”“教学能手”“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赢得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赞誉。今年,刘娜又荣获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称号,这是作为一名教师获得的崇高荣誉。

  在农村学校,家长进城务工、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很多,对于这些“缺爱的孩子”,刘娜心中始终记着这样一句话:要做学生生活中的“母亲”、错误中的“大夫”、交往中的“挚友”。对学生而言,刘娜不仅是老师,也像是妈妈。

  2011年,刘娜新接手了一个班,发现班里有个男孩一直形单影只地坐在教室的角落里。经了解,这个男孩名叫康旭﹙化名﹚,从小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从四年级开始,身体出现不适,经查确诊为遗传性肌肉萎缩症,随着年龄的增加病情会加剧,逐渐失去行走能力,每天都是妈妈背着把他送到教室。在校期间,年仅10岁的康旭每天待在自己的座位上不说也不笑,更不敢喝水。得知这些情况后,刘娜积极为他争取到了“两免一补”名额,并和校长沟通,将教室调至一楼。同学们也在刘娜的带领和感召下,纷纷伸出援手,每天分工负责照顾康旭在校的生活,有帮他交作业、打水的,有在课余时间陪他聊天的,甚至还有争着帮他倒尿的……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呵护关爱下,康旭又变得爱学爱笑了,课堂上积极举手表达观点,课余时间和同学们愉快地聊天,直到2013年7月毕业。每次谈起孩子这段上学经历,康旭的妈妈都热泪盈眶。

  在刘娜细致耐心的教导下,每个孩子都能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快乐地学习生活。谈起刘老师,孩子们的评价出奇地一致:“温柔、温暖、有耐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任教期间,刘娜所带的班级从未发生过学生流失和辍学现象,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均达到百分之百。

  躬耕乡村育桃李,三尺讲台守初心。刘娜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爱生如子”的深刻内涵,她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和亲人。她的教学成绩优异,师德修养高尚,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任和领导的认可。在乡村教育的广阔天地里,她用粉笔书写着无悔青春,培育着一代又一代新人。

  “我庆幸选择了‘教书育人’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谈到未来,刘娜选择继续坚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还将面对很多乡村孩子,我将继续激发孩子们的潜能,帮助他们树立梦想,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标题导航
~~~孙 权
~~~——记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刘娜
第13期市管干部进修班 第1期县处级副职干部培训班~~~
彰显“城市温度”~~~
~~~
~~~本报记者 宋芳 实习记者 郭凡 通讯员 赵多献
~~~市场监管部门发布提醒告诫函
~~~
家国同庆 缘聚中秋~~~
~~~
~~~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想起儿时月饼香
坚守乡村教育,她心如初
开展延伸培训
青春“志愿蓝”贴心服务游客
中秋慰问暖人心 浓浓关怀显真情
金融活水浇灌广灵小米成大业
节日期间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
图片新闻
我市80名单身青年联谊“鹊桥会”
全省公路自行车 锦标赛左云收官
云冈区全力保障云冈石窟景区 “两节”期间交通平稳有序
大同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防空警报试鸣的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