伎乐天是北魏石窟伎乐形象最为主要的类型,云冈石窟的伎乐天形象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天宫伎乐、供养伎乐以及伎乐飞天。不同类型的伎乐天,在造型、服装、姿态以及窟龛中所处的位置均存在差异。
本件北魏天宫伎乐,出土于鲁班窑石窟。伎乐天位于仿木构屋檐下的圆拱龛内,两龛龛楣相接处雕刻有带头光的供养天,龛内残存四个演奏不同乐器的伎乐天。伎乐天头梳高髻、斜披络腋、环绕帔帛,高27.6厘米、厚13.2—6.3厘米。
在云冈石窟以西约2公里处的十里河西岸的山丘上,有一组规模较小的石窟,这就是“鲁班窑石窟”。传说当年开凿石窟的能工巧匠曾居住于此,从而得名“鲁班窑”。从现存的石窟造像风格辨析,判定其为北魏时期的造像。鲁班窑石窟坐西朝东,与云冈石窟隔河相望,对峙呼应。这里没有红墙绿瓦,没有参天树木,只有两个洞窟。石窟均为椭圆形。鲁班窑石窟规模较小,但它对研究云冈石窟的开创历史和北魏时期佛教的兴衰史,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天宫伎乐就是佛经中所描述的、执乐器作歌舞的天女。天宫乐伎造像通常着长袍,佩飘带,以头光表明其天人身份,姿态基本为站姿或胡跪,在云冈石窟中的第9、10窟等窟龛中,往往被雕刻于洞窟壁面最上层—如龛楣所雕出的栏台上,这种造型一致的天宫乐伎造像,应该就是根据“诸栏楯间……诸女自然执众乐器,竞起歌舞”的经文雕刻的。
云冈研究院 古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