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织密立体“交通网” 扩大发展“朋友圈”

□ 本报记者 闫昌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的建设,推动沿线乡村旅游资源与产业深度融合,有力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 本报记者 张占兵摄

  青山如黛,大道如虹。

  放眼古都大同,一条条宽阔的干线公路畅通无阻,一道道蜿蜒的通村公路进村到户,一列列高铁疾驰而过,一架架飞机腾空而起……近年来,作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我市立足“枢纽”定位,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支撑,加大交通空间谋划力度,积极布局铁路、机场、高速公路等多样化的交通线路,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各类创新发展要素加速流通,一张综合立体交通网正在云中大地上快速编织起来。

  铁路:构建高效运输网络

  金秋时节,万物竞茂。高处俯瞰,大同南站在阳光的照耀下,气势恢宏。铁路作为综合交通体系骨干力量、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带来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技术流,让古都大同真正地“流动”起来。

  2019年年底,大同首条高速铁路大张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大同高铁南站、阳高高铁南站、天镇高铁站建成运营,大同市正式进入“高铁时代”。大张高铁至韩原铁路联络线与大张高铁同步建成通车,实现大同至太原、西安动车通行。

  而且,就在前不久高铁建设又传喜讯,北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途经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并入大西高铁,与张大、郑太及在建的雄忻高铁连接集大原高铁正式引入大同南站,为今年年底具备通车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连接南北、承接东西的又一条快速通道,山西、内蒙古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对接进一步加强,乌兰察布至大同的列车运行时间缩短至30分钟左右,呼和浩特至太原的列车运行时间将缩短至150分钟左右,将形成太原、大同至呼和浩特间的快速铁路客运通道,对完善路网布局,方便人员往来、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支撑。

  9月13日8时,马欣乘坐动车从大同南站出发,9时48分就到达太原站。她说:“自己家在太原,父母在大同,孩子就喜欢在大同住,现在高铁非常方便,几乎每周都可以回娘家,什么都不耽误。”

  现在的大同,交通四通八达,速度也在不断提升。从大同出发,最快1小时48分钟可抵达太原、最快1小时45分钟抵达北京北、最快4小时57分钟抵达西安北……这一系列数字,彰显了大同铁路网络的高效与便捷。

  当然,铁路交通圈速度的提升,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在区域交通网络中的地位,也为大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后,在迅速登顶全球热销榜单的同时,极具东方美学的古建取景地也登上了热搜。在全国36个取景地中山西独占27处,我市就有6处,“跟着悟空游大同”的话题量迅速攀升,随之而来的是四面八方的游客来到大同打卡旅游。根据铁路部门的统计,为期62天的暑运,大同站和大同南站共发送旅客155.8252万人次,其中大同南站发送旅客超过115万人次,同比增长15%,到达旅客114.7838万人次,同比增长18%。

  民航:搭建发展“空中走廊”

  “云冈国际机场航线更加丰富,我回家探亲方便多了。”在上海工作的刘洋说,以前每次回趟家都需要中转,现在2小时45分就能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直飞云冈国际机场,回家的时间缩短了,机票还便宜。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2006年,大同机场正式通航。

  2013年,临时开通航空口岸,大同机场成为省内第一个开通口岸的支线机场。

  2024年9月5日上午6时40分,国航首架C919国产大飞机飞抵云冈国际机场,完成了近3个小时30个起降架次的本场训练,云冈国际机场以民航界最高礼遇“过水门”仪式欢迎C919飞机首飞大同……

  最近几年,云冈国际机场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从2012年的8条增加到最多时的28条,通航机场从12个增加到最多时的37个,年运输起降架次最高达到12299架次,旅客吞吐量最高达到130.7万人次,形成了基本覆盖国内一线城市、航空枢纽城市和热门旅游城市,并通过枢纽城市中转国内外的航线网络。

  尤其是今年,机场紧紧抓住文旅市场热度持续攀升的契机,聚焦探亲流、展会流、旅游流的叠加需求,持续加大航空市场开发力度,重点关注热点地区运力保障,积极对接各航空公司,加大投放力度,适时增加大同至长三角、大湾区城市航班,保证旅客吞吐量持续高位运行。暑运期间,机场平均航班客座率突破了历史新高,其中,上海、昆明、南京、沈阳、武汉、太原、长沙、成都、哈尔滨、烟台、桂林等航线客座率均达到90%以上。共保障航班运输起降2004架次,同比增长12.52%;累计进出港旅客24.87万人次,同比增长26.03%;货邮吞吐量305.04吨,同比增长89.08%,展现出大同民航运输市场强劲的上升势头。

  公路:持续完善路网体系

  9月13日,记者走进新建的云州街收费站,一座巧妙融合北魏时期历史风格,以粗壮的立柱为骨、厚实的斗拱为饰,云纹型屋檐轻展的建筑映入眼帘。

  “天黎高速公路云州街互通项目施工时我就天天盼着赶紧建好,现在终于开通了,以后出行更加方便了。”张亮开心地告诉记者,他是从事运输行业的,现在去北京更加方便快捷。

  交通是一座现代城市的血脉,血脉畅通,城市才能飞速发展。近年来,我市全面加快一体化交通网络建设,云州街收费站的开通,缩短了市区去往阳高县、天镇县等东北方向的行驶时间,有效发挥了我省高速公路路网“四纵十五横”主体骨架第一纵的服务功能,对于满足群众交通出行需求、建设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这仅仅是公路发展的冰山一角。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建设也将在今年全面建成。届时,一个全新的立体式旅游公路网络体系将呈现在大家面前。

  作为全省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成后,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将推动沿线乡村旅游资源与产业深度融合,有力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公路由“交通线”向“风景线”的华丽蜕变。

  如今的大同,京包、大秦、同蒲、京原4条铁路干线连接华北、西北、东北及三晋腹地,京大高速公路、大运高速公路在同交会,大呼、荣乌、天大、灵山、同源、广源6条高速公路和大同绕城高速公路连通运营,与北京、太原、呼和浩特、张家口等城市已基本实现3小时公路互通……

  全市高速公路里程562.249公里,高速公路密度3.99公里/百平方公里;普通干线公路里程955.482公里,普通干线公路密度6.78公里/百平方公里……

  农村公路11243.666公里,其中县道2241.418公里、乡道5226.33公里、村道3775.918公里。

  广陌通衢则百业兴。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日臻完善,连通了东西南北,拓展了城市空间,突破了地域局限。一个“流动”的大同,正在以繁荣昌盛的活力,在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康庄大道上疾驰远行。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从古时的驼铃帆影,到现代交通四通八达,交通始终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如今,我市的立体交通网越织越密,高铁、飞机、高速公路等一应俱全,一张便捷、绿色、智慧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正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也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优异成绩,但为了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还需继续善思善谋、躬身实干,久久为功,把交通建设这个“硬支撑”紧紧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干出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标题导航
~~~
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时强调~~~
~~~卢东亮与国家开发银行山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孙乃波举行工作会谈
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
~~~□ 本报记者 闫昌
~~~□ 本报记者 闫昌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第05版:综合
   第06版:专题
   第07版:健康
   第08版:教育
习近平同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就中蒙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
扭住目标不放松 一张蓝图绘到底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深化政银合作 强化金融支撑
全方位推进我市农业“特”“优”发展
织密立体“交通网” 扩大发展“朋友圈”
充电桩诞生记